熱門:

2018年10月12日

劉勵超 天圓地方

填海建議壞了勢頭

本屆政府第二份《施政報告》劣評如潮,港大前天進行的民意調查錄得33%的市民滿意率和對報告給予48.5評分,相信是被處理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建議拖累所致。可能特首察覺到解決這個問題已是刻不容緩,雖然「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要待年底才能完成(時間表是她本人去年定下),她卻急不及待,搶閘提出需時14年、估計耗資高達5000億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計劃,並花了很多時間,化身作規劃署署長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向媒體講解細節,令媒體及市民聚焦在這個被喻為新「玫瑰園」大計。過去兩天,特首出席各場的答問會幾乎成為填海專題大辯論。

更甚者,「明日大嶼願景」中填海的規模,由土地大辯論諮詢選項內的1000公頃,突然增至1700公頃,有人質疑是受前特首董建華「香港團結基金」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支配。特首林鄭雖斷然否認,仍未能令人釋疑。

若因這被評為規模太大、造價太貴、時間太長、沒有必要、不符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計劃令土地供應的討論脫軌,將會是非常遺憾的事。

筆者原則上支持中部水域填海計劃,但政府的「推銷」策略就大有商榷的地方。首先是政府不必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尚未完成便提出中部水域填海1700公頃;其次是應強調根據土地供應多管齊下的策略,所謂短、中、長期選項之分,指的是執行選項所需時間,並非指開展選項有先後次序之別。時間長的選項,更有必要盡早開展規劃研究的工作,所有選項包括中部水域填海應盡可能在資源許可的情形下一起開步而非進行「讓賽」。

有陰謀論者懷疑,特首高調推銷「明日大嶼願景」是因為短期可做的增加土地房屋措施缺乏亮點,部分是繼續之前《施政報告》提過的工作,部分只是杯水車薪,例如《施政報告》提及棕地發展困難,有關重置棕地作業的研究已說了多時,但仍要等至年底才能完成。研究結果公布後,政府與作業團體還需要多少時間商討過渡及長遠安排,誰也說不準。

至於活化工廈作過渡性房屋,從業主角度看,若工廈位於規劃已改作「住宅」地帶,以期花錢費力改作過渡性房屋,倒不如索性一了百了發展永久性房屋。

亦有人推測「明日大嶼願景」是意圖轉移公眾對「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前稱「公私營合作計劃」)的視線。此計劃雖已由特首早前提出,其後收納於土地大辯論的供應選項中,但特首搶先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完成前宣布較多細節,未免予人政府對某些選項已有既定立場,所謂大辯論,只是公關伎倆之感。

初步看來,計劃的吸引力一般,但審批過程及時間卻可能令土地業權人卻步。

至於輿論批評《施政報告》提出的土地供應方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筆者自2016年起一直倡議一條即時見效的偏方,即修改《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在新發展的住宅及商住項目減少私家車泊位或規定設於地庫,釋放地面及以上的建築面積作住宅及其他用途。此舉從善用土地、公眾利益和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只有百利而無一害,更可盡快落實,筆者已將此建議呈交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不過,《施政報告》(261至263段)卻明言政府「有需要提供更多(公眾)泊車位以回應社會的訴求」,亦會「繼續要求私人發展項目按地契條款提供泊車位」。這樣的傳統運輸管理思維,如何配合打造「宜居城市」的理想和顯示林鄭特首的「創新」、「破格」和「特事特辦」施政作風呢?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