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11月1日

政在生活

識時務者──陳平

一進陳平在《陽光時務》的辦公室,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端正地放在十多個相架內的照片,攝自不同年代,人物角色迥異,有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包括行將「登基」的習近平,也有台灣政界的重量級人物王金平、郝柏村等。與他們合照的人,無論他的身份是學者、中共幕僚、企業家,還是傳媒老闆,都是同一個人,現任泰德時代集團和陽光國際傳媒集團董事長陳平。

陳平在去年出版的《陳平對話錄》中這樣形容自己:「2010年已五十開外,圓頭、短髮、矮胖、粗壯。」若在街上見到陳平,相信大部分人也會以為他只是一位吃得肚滿腸肥的商人,誰會想過這位仁兄曾經是中國共產黨培育出來的精英,曾經是中共智囊,也曾經為「六四」事件感到憤怒萬分繼而下海經商。

打滾多年,身家逾億,在政商界人脈網絡廣泛,現正主宰以敢言見稱的《陽光》系傳媒?

「我是陰差陽錯、誤打誤撞地辦媒體,其實我對媒體一竅不通。」陳平說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學者」,但這位學者倒也很會生意之道,一邊做實業,一邊做投資收購重組,而陽光衛視就是他在2005年半推半就下收購的。入主之後,陳平引入了深度訪談的節目,大膽討論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他說:「身為知識分子,尤其是作為華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種士大夫情意結。」

結果,陽光衛視在2009年被大陸停播,陳平把業務全面撤到香港;去年8月創辦電子媒體《陽光時務》,就是他口中圖文聲像俱備的「全媒體」。《陽光時務》找來在大陸受打壓的《南方都市報》前副總編輯長平擔任主編兼主筆,更令這個打着獨立旗號的媒體格外受到關注。

大陸封殺 來港發圍

「中國大陸連新聞出版自由都沒有,你做什麼媒體?所以要做獨立的媒體,一定是在香港。」可是,一年過去,《陽光時務》被大陸的防火牆封鎖,網上訂閱人數只有十萬左右,令滿有信心的陳平也承認判斷錯誤。「我本來以為這比電視還精采,但卻叫好不叫座,下載訂閱的人不多。我感到很徬徨。暫時呢,到底這個媒體還辦不辦得下去,我還想不清楚」。

徬徨,可以令人後退,但陳平卻選擇了再向前衝。今年10月,《陽光時務週刊》出版。在大部分傳媒都追求電子化的年代,《陽光時務》反其道而行,演變出周刊這個印刷實體。

印刷版第一期的封面故事就點出中共在召開十八大前,要全國「誓死保衞十八大」的「荒謬」,又批評中國的政治體制「病入膏肓」。雖然陳平相信,中共新一代必定會在十八大後推動政治和經濟改革,否則家不能當,但以這個媒體的定位,要打入中國市場又談何容易。

「這個網絡嘛,比印刷的更容易封鎖。印刷的,每一天50萬人進出香港,拿一本(到大陸),過關也查不上來。但互聯網,就搞定了!」

港人抗爭 針對中共

陳平希望雜誌可在兩岸四地做到政治啟蒙的作用。「香港人、台灣人對中國的極權主義太不懂。你要爭取進步,爭取民主自由,你所面對的壓迫、滲透是什麼東西,你必須要知道」。

「六四」事件後,陳平來到香港定居,1997年拿到了永久居民資格,見證香港的變化。「我一來的時候,香港人是香港本位的,大陸的事關我啥事,沒有『我是中國人』這個概念。但到今天,香港人上街抗爭,抗爭的不是香港當局,而是中共!」可是,這位中共前幕僚認為抗爭並不代表去中國化。他說:「說香港人『去中國化』是錯的,香港人現在很中國化了,他們想的是去中共化。」

「香港人不自不主地在中國化、主體化,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活在中國,就自然產生對權力的要求。現代公民的政治意識發展非常快,今天香港的政客還看不到這點,不順從公民政治意識發展的話,他們會後悔。」

陳平覺得香港人即使是示威,標語口號標題也不會轉彎抹角。他看着iPad裏反對國民教育科大遊行的照片說:「就好像這個標語:『媽媽教我仁義二字,中共教我埋沒良知』,很坦白,在大陸這個標語是搞不出來的,有的只是用一個謊言套一個謊言。」

正因為不願活在謊言下,陳平希望可以在中國人的社會,辦一個社會公器,就是在現階段要賠錢也值得。不過,他並不希望自己投資的雜誌會成為「反對派」。

他在接受訪問數天之後,因為《陽光時務週刊》的一篇報道而光火,找記者再談起來。「現在嘛,就是反對色彩比較重」,挑起陳平神經的是一篇有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報道。「我不願意把我投資辦的媒體,變成反對派的媒體。我不會允許的,我會改變的。」

訓示編輯 公正包容

「我已經跟編輯團隊談了,必須要客觀、理性、公正、包容,說真話。我會一次、兩次的說出來,如果談不好、不改的話,就換人吧!如果連人都找不到,就關門吧!」

這位投資者是不是太直接地干預編輯自主呢?「不懂媒體」的陳平倒也說得直率:「我可以不投資啊!我有不投資的自由吧,我可以選擇投資辦一個怎麼樣的媒體。」他說:「做媒體,不能像毛澤東說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吧!媒體所需要的就是社會公正,客觀對人,也客觀對己。」

紅衞兵變傳媒大亨

陳平,上世紀50年代中生於軍人家庭,生父被派到蘇聯學習後「被失蹤」,直至1987年父子才在莫斯科車站重逢。陳平經歷文革,當過紅衞兵,1971年進入安徽機電學校,後來隨家人回到上海,在上海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做技術員。

八十年代初,他進入智囊組織上海科學研究所當改革幕僚,1984年以上海小組召集人身份參加影響中國改革進程的莫干山會議;當年參加會議的還包括現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等。陳平也是「上海科技、經濟、社會戰略研究中心」、「中信國際研究所」等智囊組織的高級研究人員。

「六四」事件後,陳平辭掉公職下海經商,打滾多年,身家數以億元計,在2005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他在2005年收購陽光衛視,去年再創辦電子媒體《陽光時務》,今年把電子版印刷化變成《陽光時務週刊》。

採訪:陳廣慧、陳競新 撰文:陳廣慧 

攝影:黃潤根 編輯:李海潮 

版面設定:楊慶祥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