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7日

專訪

「學生上街勿歸咎通識科」
戴希立研教改 盼重視素養創新

近日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件,令人關注本港教育問題。前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戴希立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與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包括程介明等多名教育學者合力研究的教育報告將於下月出爐,建議教改首重培養學生素養與創新能力,並冀解決跨代貧窮。就部分建制派歸咎通識科令學生走上街頭,戴希立稱問題非教育造成,研究團隊一致不否定通識,但他認為應降低考時事的比例。

研究團隊雲集重量級人物

本身是全國政協委員的退休校長戴希立在北京表示,研究團隊雲集各界重量級人物,包括經濟學家王于漸,由他提出各類人口數據與變化,找出單親、貧窮及南亞裔家庭「輸在起跑線」的問題,成員並包括社福界的羅致光、商界的麥肯錫公司高層。

昔日教改的「三頭馬車」再聚頭,戴希立稱現時教改重點應為素養、德育、創意及創新能力。談到學生自殺問題,他估計不少都是來自中下階層的乖巧學生,被家庭灌輸上大學是「唯一翻身機會」,但最重要的社交、情緒控制、人生目標等素養反被忽略。他認為長遠來說,個人素養及因應科技發展而需要的創新能力,才是幫助學生向上流動的關鍵。

至於國民教育,戴希立表示一直反對國教獨立成科,但支持國教,如多讓學生到山區服務,以體驗式教育培養學生對國家感情。戴希立直言,有建制派歸咎教育界在回歸後做得不好,更質疑老師鼓動學生參與佔中,他反駁是「nonsense」,並指由1997年至2008年,港人國民身份認同一直上升,其後才下跌,故非教育問題。

他稱不排除教師中支持泛民的比例頗高,但「政治還政治、專業還專業」,若老師有鼓吹學生佔中,「旺角拉嗰啲點止咁少細路」。至於不少建制派批評通識科,戴希立稱只有很少數老師會「亂噏」灌輸自己立場,只是教材上可能有影響,因不少老師貪方便取材自立場鮮明的動新聞。

戴希立研判,影響學生更多的是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認為學生吸收新聞以社交媒體為主,而社交媒體往往立場先行。就通識科的看法,他表示「唔識就通,係等於吹水」,認為考評局考時事的比例過高,令學生放太多時間「吹水」。

他說,很多時事經時間沖刷會有不同看法,以中大通識教育為例,學生要看原典,先建立知識,而非人云亦云。不過,他認為毋須取消以通識作必修科,而只須調整教法,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也認同要鼓勵學生留意時事,但強調毋須太多。

採訪、撰文︰鍾健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