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30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新一輪量寬還看明年下半年

美國於下周二展開中期選舉,民主黨會否在參眾兩院「雙失」,備受關注;此外,踏入10月後,美國總統周期其實已正式踏入第3年(見下文),傳統上,未來12個月美股應有不俗表現。不過,後金融海嘯年代的今天,這傳統能否延續呢?今期我們重溫這個有趣的周期現象,以及這對聯儲局貨幣政策的啟示。

在進一步探討這個周期現象如何對股市造成影響前,讓我們先重溫何謂「總統周期」現象。

美國總統選舉4年一度,總統大選當年10月1日至翌年9月底為「總統周期」第1年。以奧巴馬於2012年成功連任為例,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便界定為「總統周期」第1年;而2013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底,便屬於周期的第2年,如此類推。故此,今年踏入10月後的未來1年,便正式展開這個周期的第3年。

根據歷年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指標和股市,在不同「總統周期」中,傾向有不同的表現特性。具體而言,總統周期第2和第3年,經濟相對地有較差的(平均)表現,而第4年則表現明顯較佳【圖1】。

至於股市方面,在「總統周期」第2和第3年,美股明顯有相對較差和較突出的走勢,前者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平均(中位數)表現約為零水平或錄得溫和的跌幅;而後者則錄得逾兩成的明顯升幅【圖2】。

周期第3年 美股多上升

值得留意的是,美股於「總統周期」第3年的表現尤其值得關注,除因為這年的平均表現遠遠拋離其他3個周期年外,其突出的表現也是統計上顯著(statistical significance)。事實上,於「總統周期」第3年的升跌比例高達9︰1;換言之,歷年20多個「總統周期」的第3年,錄得上升的比率高達九成,可見美股在這個「總統周期」的第3年,錄得顯著升幅的機會十分高。

那麼,為何經濟和股市的表現,在不同的「總統周期」內,存有這種周期特性呢?

一般相信這或與「有形之手」操作有關。因為到了總統周期第3、第4年,現任總統或執政黨為求連任或繼續成為執政黨,均會「積極」做好表現(尤其中期選舉成績欠佳),故此股市(及經濟)在周期第3年及第4年傾向有較佳的表現(總統周期第4年股市的上升比例亦達七成或以上);反之,總統當選後,由於不急於爭取表現,甚至不介意經濟回調(可把責任推向前朝政府),從而突出隨後周期第3、第4年表現,故此在周期第2年股市和經濟表現,多會較為不濟。

無論如何,今年10月1日剛好踏入「總統周期」第3年,僅從歷年的紀錄來看,預示美股未來一年造好的機會似乎較大。

不過,歷史記錄是用來打破的。事實上,在上一個「總統周期」第3年,即2010年10月1 日至2011年9月30日,美股並沒有按以往的「慣例」錄得顯着的升幅;反而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只有1.2%似有若無的升幅和-0.9%的跌幅,兩者均創1931年「總統周期」第3年表現最差的1年【圖3】。

順帶一提的是,在剛剛完結的「總統周期」第2年,美股亦沒有按「慣例」表現不濟,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反而錄得高達12.6%和17.3%不俗的升幅。

為何這個「總統周期」現象,近年頻頻出現明顯「失準」的情況呢?箇中原因,相信與央行量寬政策,完全扭曲了股市的表現有莫大關係。

正如上周本欄的分析已指出,後金融海嘯美股的表現,量寬(QE)成為升市或跌市主要的原動力;換言之,只要了解到聯儲局QE政策當時的狀態,便會明瞭總統周期失效的背後因由。

例如,在剛過去的總統周期第2年,由於聯儲局仍然繼續QE(儘管買債規模逐步縮減),令股市可錄得不俗的表現,扭轉美股在周期第二年下跌(表現疲弱)的宿命。又例如,在上一個總統周期第3年,因為聯儲局完成QE2後,沒有推出新一輪的量寬,即使美股在這個周期年有較好的上升記錄,最終亦難逃一跌。

故此,今年踏入總統周期的第3年,美股在未來一年是否可以有突出的表現,目前仍難說定。換上另一個角度看,除非聯儲局未來一年內再推新一輪QE,否則這個慣性的周期現象似乎又難保再次「失準」。

周期現象漸失效

話說回來,這個總統周期現象之所以存在(尤其周期第3和第4年),某程度反映股市和經濟出現「有形之手」(干預)的現象。同樣地,即使這個總統周期現象失效,但「有形之手」卻依然存在,尤其執政黨(民主黨)若在中期選舉失利,干預的誘因則更大。問題只是這「有形之手」何時出手而已。

觀乎近年聯儲局(計劃)推出量寬後的市場反應,不難發現反應是何其快。事實上,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在2010年8月27日暗示推出QE,美股便已隨即攀升【圖4】。故此,相信聯儲局用不着過早「出招」推升股市,更何況目前的股市和經濟表現尚算不俗,暫未有「足夠」的理據(數據)支持推出新一輪量寬。

最後順帶一提的是,奧巴馬於2012年底大選中成功連任,在當時總統周期第4年裏(即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底),標普500指數累積上升27.3%。股市上升是否有助奧巴馬成功連任不得而知,但有正面幫助則毋庸置疑。由此看來,明年下半年聯儲局推新一輪QE的機會不能抹殺。

信報投資分析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