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16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柴米油鹽話經濟

10月15日,周三。本報社評《低通脹大麻煩 QE退VE上》,引發了老畢對一些經濟理論的反思。經濟學博大精深,惟歸根究底離不開柴米油鹽。經濟學家的最大貢獻,在於以一般人看不懂的數學模型,證實三言兩語也許便能解說清楚的道理;當數學模型推算出來的結果跟現實世界大有出入時,再以一般人看不懂的方法解釋理論何以「錯得有理」。

華府重手打壓所謂「稅務倒置」(tax inversions)行為,消息傳來,美國藥業巨企AbbVie考慮取消收購英國同業Shire。

這宗涉資540億美元的交易一旦告吹,對受惠於此一概念的股份,如漢堡王收購Tim Hortons,衝擊固然非同小可,美企透過把總部遷冊海外逃避重稅,政治阻力大增不在話下,經濟上是否仍然可行,隨着事態急轉直下,已成為一大疑問。

熟悉經濟理論的讀者接觸到這些新聞,也許會想起「拉法曲線」(Laffer curve)。根據這個理論,在稅率0%與100%之間,有一個點(Point T)代表政府稅收最大化,稅率一旦超越Point T,加稅將帶來反效果,稅率愈高稅收愈少。當稅率處於100%,政府將收不到一分一毫的稅款,跟稅率0%(完全不徵稅)沒有分別。

行政手段治標不治本

經濟學家對Point T等同於哪個特定稅率,向來各自表述,並無一致看法。然而,即使從未聽過「拉法曲線」、對經濟學一竅不通,單憑常識推敲,稅負若高於入息的某個比例,受薪者工作意欲必然減弱,政府倘繼續加稅,國民不是選擇攤大手板等政府養,便是千方百計避稅逃稅。說到底,人乃經濟動物,誰會心甘情願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一點一滴的奉獻給政府?

個人如此,企業豈能例外?美國政府若求治本,挽留大型企業最有效的途徑,莫過於從制度着手改革利得稅。

政府必須認清的是,「稅務倒置」因何而生?當局運用行政手段打壓這種行為,務求使遷冊得不償失,確實能令這股風氣大為收斂,但行政手段堵塞得了企業的避稅誘因嗎?此路不通,只會鼓勵大公司想出更聰明的法子逃離稅網,針對「稅務倒置」的行動因而治標不治本。

《信報》讀者當然也知道「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根據這個理論,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存在此消彼長、互相交替的關係。

熟悉經濟學的朋友,會以圖表上X軸(失業率)和Y軸(通脹率)的移動方向,不費一字一言,便能闡明失業率愈低通脹率愈高、反之亦然的逆向關係。然而,即使對「菲利普斯曲線」聞所未聞,一般人都能想到,當勞動力供應滿足不了需求,企業便會面對工資上調壓力。

通脹失業此消彼長?

羊毛出自羊身上,為免邊際利潤給成本上升蠶蝕,只要條件許可,企業無不尋求把工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形成工資與產品/勞務價格相互帶動,通脹由是升溫。

失業率與通脹率此消彼長的關係,並非任何時候皆經得起事實考驗。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美國便曾出現「雙高」(高失業率、高通脹率)現象,「菲利普斯曲線」的信徒,對滯脹時期的這種「異象」,始終無法提供一個足以讓人信服的解釋。

聯儲局有兩個政策目標,一為確保物價穩定(不太高不太低),一為促進全民就業(更準確的說法是就業最大化),滙市和商品市場近期的表現說明,投資者因預期美國與歐洲、日本經濟「強弱懸殊」,貨幣政策很快便會背道而馳,美元滙價因此易升難跌。假設「菲利普斯曲線」並非一無用處,那麼美國失業率跌穿6%、經濟復蘇步伐持續勝於趨勢增長,量寬結束後加息,與聯儲局必須在兩個政策目標之間作出取捨以求取最佳平衡,並無任何矛盾。

摸着石頭過河

問題是,高失業與高通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既能並存,誰能肯定低失業率與低通脹不能同時存在?債市目前對通脹預期發出的訊息,到底意味美國經濟重返九十年代「大穩定」的狀態,還是「新常態」下的新現象,只怕決策者亦在摸着石頭過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