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14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港首席離岸人幣中心地位 料十年內失去

在筆者的眼裏,香港作為環球首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正急速淡化,過程並非沒有迹象。近周,中國相繼向韓國和德國各提供800億元人民幣RQFII投資額度,整體RQFII額度容量已達7400億元人民幣。細看RQFII的渠道拓展,已經有基金公司成功將旗下RQFII-ETF的版圖擴展至意大利的米蘭交易所。進入下半年後,RQFII擴容加速進行,環球人民幣回流渠道同步拓寬。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於7月4日宣布與韓國銀行簽署了在首爾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交通銀行(3323)首爾分行獲授權擔任首爾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是繼中國人民銀行與部分歐洲國家央行達成人民幣業務清算合作後的另一主要發展。

回顧6月份的歐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正式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國銀行(3988)法蘭克福分行獲授權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另外,中國人民銀行與法國央行、盧森堡央行也簽署了在巴黎、盧森堡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

直接與英合作具戰略意義

德意志聯邦銀行、英格蘭銀行、盧森堡中央銀行以及法蘭西銀行等主要央行,相繼成為中國在環球人民幣結算的夥伴。值得留意的是,英國目前並非歐羅區成員,中國直接與其合作,主要是看重其獨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含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義,對香港也是一個警號。

歐洲央行與德國的人民幣清算行均設在法蘭克福,早前人行與歐洲央行也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透過相關銜接,再通過對歐洲央行、清算行的協調,將有助帶動歐羅區的人民幣交易,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及離岸產品的創新。

至於韓國的人民幣結算安排其實也有前因,人行與韓國央行合作已久,中國第一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就是與韓國簽署。中韓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2742億美元。早前在5月30日,人行首次在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下動用對方貨幣,就使用中韓本幣互換協議下4億韓圜資金支持企業貿易融資。

其後在7月4日,中國銀行宣布分別與韓國交易所(KRX)、當地唯一的中央證券登記結算機構——韓國預託決計院(KSD)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備忘錄,在人民幣清算、結算、人民幣相關金融產品研發推廣及客戶資源共享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看似韓國離岸人民幣中心將加速建設。

關於擴大人民幣回流機制試點,外滙局RQFII額度批出的速度明顯加速。按筆者估算,自2011年12月至今年6月,RQFII每月平均獲批額度為81億元人民幣,但在剛過去的6月,RQFII額度就增加121億元人民幣。額度雖然尚未用完,但是自5月開始,市場對RQFII產品的需求明顯大增。

筆者參考過多家RQFII基金發布的公告,RQFII額度管理政策將發生變化,基金經理可將外滙局授予的RQFII額度分配予不同的公募基金產品。外滙局將不再為特定產品授予一定的額度。

日前,德國獲配RQFII額度後,歐洲市場已成為環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不過,較為有趣的是,盧森堡是擁有歐洲最大人民幣存款池的地方,今年第一季的餘額為794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第4季增長24%;巴黎的存款餘額200億元人民幣,為歐洲第二大。

全球均衡離岸市場策略矚目

事實上,台灣自從去年2月開放人民幣存款至今,人民幣在台灣流通愈加普遍,根據當地央行統計,截至2014年5月底,台灣外滙指定銀行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人民幣存款額達2900億元。不過,台灣至今尚未獲配RQFII額度,在人民幣發展以及資金回流上較為不利。

以歐洲人民幣債券發行量,截至近期,盧森堡一共發行了近50宗人民幣債券、規模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是為歐洲人民幣計價債券上市中心。盧森堡證券交易所2011年5月上市的點心債,使之成為歐洲第一個發行點心債的證券交易所,之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很快便發展成了歐洲最大的點心債上市平台。其次,巴黎則發行了100億元人民幣債券,與德國相當,皆為英國的兩倍;相對地,台灣地區雖有2900億元人民幣存款,但寶島債(台灣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發行量卻遠低過盧森堡。

細看原因,歐洲能成為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與中歐雙邊貿易多以人民幣結算有關,而RQFII額度也有助歐洲人民幣存款能獲取較高的潛在回報。例如:德國、法國及英國各有人民幣800億元額度,這三個國家合計人民幣2400億元額度,規模幾乎等同香港。

從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將採取全球均衡離岸市場策略,在環球市場中布點。亞洲以香港為主,新加坡為副,同步發展鄰近地區。歐洲將成為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下一個重鎮。人民幣在美國的發展反而有點落伍,這或許與美國政府的取態以及美元政策有一定的關聯性,不過,紐約最近也已急起直追。整體而言,中國以「離岸人民幣市場」帶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已經有一定的成績。

在這種大環境下,香港的角色難免開始削弱。就以韓國近期的發展為例,短期而言,韓國作人民幣離岸中心對香港的影響有限,中韓貿易量雖大,但一時之間也難以刺激韓國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貿易及投資中心不能對比。此外,首爾還非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尚不能挑戰香港的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中心地位。不過,若香港的競爭力無法維持,而中國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的經貿與金融關係持續發展,當中若中韓自貿區協議有機會落實的話,韓國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將直接挑戰香港。

港市場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若整個市場盤子大幅擴大,就算分流一部分的業務,也不會馬上影響香港的地位,只不過若分流持續出現,業務以及發展機遇擴散到上海自貿區、新加坡、法蘭克福、倫敦等,甚至台北等城市,情況就不一樣了。

人民幣及A股市場將會在5年內完成初步的國際化,再經過5年的發展,到了2025年,香港這個首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功能與角色將會全面淡化。至於今年年底啟動的滬港通能否扭轉香港的發展,筆者對未來頭一兩年的發展尚感樂觀,但是當A股慢慢地掌握到技術與環球渠道後,恐怕屆時的香港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