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6月6日

曾國平 經濟3.0

異哉所謂競爭力問題者

前陣子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與發展研究院發表了《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香港在全球排名從第3跌至第4,居美國、瑞士、新加坡之後。

在政治社會氣氛焦躁之時,這一跌非同小可,從政府高官到傳媒,紛紛在這個排名上大做文章,提出各式各樣的詮釋:梁特首告誡市民要「痛定思痛」;《明報》社評認為「政府效率下跌,與政治內耗有關,基礎建設低位,則是科技與發展滯後所致」;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相信,增設科技局可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推得更遠的是,把「佔領中環」跟排名下跌扯上關係。

見大家對排名的詮釋愈解讀愈離奇,我於是託本欄的梁天卓找來最近十多年的數據,花點時間分析後,再翻閱有關的文獻,將發現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排名下跌跟政治和科技有關?

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報告交代了排名的四個部分:經濟表現(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商業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及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總排名是從四項的分數計算出來的,而香港今次排名下跌,主要因為新加坡在「經濟表現」一項跳升7位,及瑞士在「商業效率」一項跳升4名,反而香港在四個部分的排名都沒有太大變化【表】。講到政治內耗,香港的政府效率依然全球排名第2,沒有下跌的迹象,比總競爭力排名第1但爭拗頻頻的美國高一截;將排名跟香港政治扯上關係,有點無中生有。

至於香港的基建,排名最近5年都在20名左右,跟科技發明出眾的南韓差不多,看不出有什麼「滯後」的現象。科技發展只是基建排名的一部分,沒有更細分的數據,單從排名看不出香港是否真的科技落後,更找不出支持增設科技局的證據。

順帶一提,香港最近兩年的經濟表現排名只有第8和第7,通脹可能是主因:經濟表現的內容之一為物價,而相比其他幾個排名高的國家,香港近年物價升得較快;剔除物價後對香港的排名有多大影響,只有掌握原始數據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才知道,但物價升得快,相信跟政治和科技都沒有關係。

二、排名沒有什麼預測能力

本欄的徐家健提醒我,可看看排名能否預測經濟增長。我於是從Penn World Table找來排名中56個國家及城市的人均實質國民生產的數據,配合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1至2010年的排名,作了一些簡單的迴歸分析。我發現,本年的排名和未來1至5年的經濟增長,幾乎沒有關係!

每升一級,未來經濟增長的增加近乎零。把每個國家5年前的收入水平考慮在內(根據新古典增長理論,愈落後的國家,增長愈快),影響更成了負數,排名上升未來增長愈慢,但數值依然是微乎其微。所謂有圖有真相,從2005年的排名(當年只包括51個國家)和2005至2010年的平均實質經濟增長製成可見,競爭力和未來增長的關係近乎零【圖】。當年的冰島和愛爾蘭,專家一致看好排名甚高,後來如何就不必提了;同時,當年有大堆排名和香港差得遠的國家,後來的增長卻跟香港無甚分別。

簡單點說,排名或許可以總結當下的整體表現,有其參考和報道的價值,但不能藉此展望將來,排名輕微下跌,亦不代表香港從此「冇運行」。

經濟學者一向不太注意這類競爭力排名,原因是「競爭力」的概念含混不清,寧願留意定義明確得多的數據(如國民生產、生產力、消費等等)。20年前尚未舉世知名的克魯明(Paul Krugman)少談政治,寫的經濟文章更為可觀,他1994年在《外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競爭力:一個危險的執迷》(Competiveness:A Dangerous Obsession)的文章,值得愛談競爭力的人士一讀。

三、競爭力的思考陷阱

克魯明指出,一家企業的競爭力有明確的定義:成本不夠低,乏人光顧,蝕本收場,是為沒有競爭力,終會在市場上給淘汰;相反,一個國家不會倒閉,競爭力到底代表什麼,其實不太清楚。克魯明提出簡單的一點:一國的生活水平極大部分取決於其生產力,生產力高自然生活豐足,既不是跟別國爭個你死我活的結果,亦不用提出什麼競爭力的概念。企業要在市場上生存,「唔係你死就係我亡」,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一樣,別國風生水起並不代表我國遭殃,反而可透過貿易共享繁榮。

競爭力講得多,更會影響到公共政策,後果可大可小。政策到底要增加香港的生產力或生活水平,還是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排名?若果兩者是同一回事,當然不成問題,但兩者往往有所分別:增設科技局或可「提升競爭力」,但增加老人福利、提倡本地藝術文化、派錢還富於民等政策,卻跟競爭力扯不上關係。政府決策者若果以競爭力為首要目標,多少會影響到政府的資源分配。

克魯明的文章寫得好,我且借用最後兩句為本文作結:「競爭力應用到國家經濟是個沒意義的字。對競爭力的執迷更是錯誤兼危險。」(Competitiveness is a meaningless word when applied to national economies. And the obsession with competitiveness is both wrong and dangerous)。

作者為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