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30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美科企估值修復 中概股亦步亦趨

阿里巴巴(09988)業績好過預期,上周五帶動科技股顯著回升【圖1】,恰好美股尤其科技股也開展一次強力反彈之旅,兩者不知有沒有關係。從圖表走勢睇,納指上周五漲逾3%重越20天線,已具備攀升條件。一些曾經屬天價的科網股,經過業績後的大跌浪,估值忽然變得合理,若美國經濟無風無浪,應可吸引長線資金進場。

目前美國經濟存在太多變數,近周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見於PMI指數)及樓市(見於新屋動工及新屋銷售)皆明顯下滑;同一時間,就業市場表現持續壯旺,失業率低,工資增長動力強,這令聯儲局有更強理由繼續保持高壓,以加息抑制通脹。

本周公布的最新美國就業數據備受市場關注。美國政府估計5月份就業市場會稍為降溫,新增非農職位減少,勞動力需求沒那麼火熱。這將會緩和工資增長及9月後的加息壓力。市場很可能也在等這些訊號,為美股反彈浪提供助燃劑,畢竟前一段的美股跌勢確實太過驚人。

美股夏日反彈恐一廂情願

新增非農職位經歷之前兩個月平均每月增加42.8萬個後,5月預計增長降至32.5萬個,失業率低見3.5%。就算此一數據預測準確,經濟學者仍然預期聯儲局不會急速改變利率政策,6月及7月各加息0.5厘後,9月未必會暫停加息,最快要到12月才停手。雖然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機會相當高,但未足夠高到令聯儲局突然煞車,減慢加息步伐。因此,這次夏日反彈很可能只是市場一廂情願的想法,美股未必可以靠減慢加息來推動,反而估值調整後,一些股票獲重新關注,更值得留意。

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列舉一些估值變得貼地,而且具有前景的主流美股予讀者參考。谷歌母公司Alphabet預測明年銷售收入增長15%,盈利則較今年增加19%,其股價今年暫時調整多達26%,令預測市盈率由年初時的25倍,大幅降至18.6倍。

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Lam Research Corp.股價自年初以來下滑29%,預測市盈率已降至14倍,較過去5年平均數及標指的17.4倍都有較大折讓。這家公司預測2023年收入增長7%,純利上升約10%。另一半導體股美光科技,今年股價回吐24%,但明年業績將迎來上升周期,收入及盈利預測增長分別為16%及24%,2023年預測市盈率低至5.8倍。

Netflix等巨頭忽變價值股

在業績公布後遭洗倉的Netflix,去年底股價達620美元,重創後則由不到200美元緩慢回升【圖2】。該股預測2023年市盈率已跌至17.9倍,比起過去5年平均的約67.7倍顯著回落。花旗分析員形容Netflix將有更高邊際利率、更亮麗前景及更低債務,估值卻更加便宜,在引入廣告後,將可推動其全球現金流增加17億美元至67億美元。

此外,一些此前的昂貴科技股,現在都變成了價值股,前稱Facebook的Meta股價已企穩【圖3】,預測2023年收入增長16%,自由現金流達310億美元,預測市盈率降至12倍,比起標指有明顯折讓。

以上這些主流科技股,估值由天價跌到合理價,雖不至變為「地底泥」,但估值調整顯然已一步到位,即使未去到最合理價值,亦都貼地好多。現在的價位即使再遇上重大經濟風險,都擁有一定抗跌力,再出現如前一輪的恐怖沽售潮機會大降。

比起美國科技股,中概科技股更早出現大規模拋售潮,而股價就更早於3月時見底,當時在中概股被迫在美退市、資金流走等因素下,一眾科技股每日以逾一成跌幅直插,其後在中國政府多次出口術托市才回升。

阿里公布業績後,股價以分析員平均預測盈利推算的估值,2023及2024年市盈率分別為14倍及12倍,這一估值當然看來便宜,但包括股神老友芒格(Charlie Munger)都中過伏,在去年認為阿里變成價值股後大手買入,可是今年首季已忍受不了無止境的下跌,把倉位大幅減半。

分析中概股,比起分析美國科技股複雜得多,基本上不可以純粹用估值評價,目前遇到的退市風險、政策風險都無得比,最重要是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還要差得多;相比起來,美國科技股身處環境可能較為安全。

上海解封緩慢 復甦路崎嶇

中國民航局日前公布數據,受國內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航油價格居高不下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4月份中國民航運輸生產指標急速向下。當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別為29.5億噸公里、788萬人次、42萬噸,按年分別下降68%、84.6%和35.9%,分別相當於2019年同期的28.1%、14.8%和69.8%。

4月上海封城之下,竟觸發全國全行業貨運及客運量大跌,可見上海這一客貨運集散地的重要影響力。上海正逐步從嚴格封城中開放,惟進度依然緩慢,現時轉向北京及天津等地重點封控,經濟影響沒上海般大,卻仍有不少衝擊,尤其天津,港口運輸停滯,嚴重拖累了進出口行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試圖將中國經濟從水深火熱中挽救出來,卻是難度非常之高。在經濟數據惡劣之下,正在炒反彈的中概科技股,短期也許會跟隨美股步伐,但要小心翼翼,始終內地經濟仍未走出困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