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7日

管理新思維

【30天免費閱讀】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機遇

統籌:陳志輝教授
主持:潘嘉陽、李靜宜
嘉賓:李惟宏(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

 

潘 潘嘉陽   李 李靜宜   宏 李惟宏(Robert)

 

李:我們請來新任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談談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先請Robert剖析業界的近況吧。

宏:業界受持續兩年的疫情困擾,許多正常商業活動均告停頓。儘管可採用網上會議,但面對面與客戶接觸,以及實地考察項目和商討引入資金,也是重要的。

疫情以外,業界也面臨其他難題。我們認為當局在行業發展和市場監管之間,尚未取得最佳平衡,業界普遍覺得監管壓力過大。

潘:那可否談談你心目中理想的平衡狀態?

證券業近期難題

宏:當有較多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投量才能擴大,行業才可發展。可是目前部分產品只開放給專業投資者,尤其債券,就算是很穩健的,也只限於專業投資者。陸續登場的投資領域如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和虛擬資產等,可能僅針對專業投資者。如是者交投量自然受到掣肘。

我們建議倒不如從投資者教育着手,市民可先考慮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產品,並藉此分散投資,精進個人理財技巧。假如我們的限制太多,而其他巿場卻容許一般投資者買賣SPAC,我們的競爭力自然會相形見絀。與此同時,就算有關虛擬資產的法例尚未出台,亦不代表人們沒有進行這類交易。我們無疑要透過監管保障投資者,但同時也要給業界發揮潛力的機會,達到兩全其美。

潘:假如以目標為本,某些程序可能就要鬆綁。像那些低風險產品,政府也可大膽為其擔保,市民遂更有信心投資,那便可促進業界發展。這等同在疫情裏,政府會為中小企的貸款提供擔保。若金融業中小企達到某個標準,政府也不妨為安全的產品作一定擔保。

融合與創新服務

李:接着談談中港融合,「跨境理財通」是你較常提及的。對業界來說,融合仍是願景還是已有實質成果?

宏:我們的長遠目標,肯定是依照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包括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以及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而各種互聯互通必然會繼續拓展,現時已有「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未來希望還會設立「商品通」。

業界盼望各種方案能加快落實,以參與更多業務;我相信不管政治環境如何複雜,許多投資者都希望透過香港這個優秀平台,去參與內地巿場。惟「跨境理財通」至今還未擴大至本地數以百計的券商。假如業界只能服務一個較為狹小的巿場,就難以達到規模效應,要支付香港昂貴的租金、工資以至資訊科技成本都會顯得吃力。

說到底,政策如要落實須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得到中港兩地的監管機構和交易所合共四方的首肯和推動,才能水到渠成。

潘:在創新方面,業界又有什麼可以分享一二?

宏:回顧人類歷史,我們一直透過科技來提高工作效率,證券業同樣不例外。跟昔日比較,網上交易是一種創新,我們已不再在黑板寫字了。目前的互聯網券商,不論開戶、交易、存提款都更為便利,提升了客戶體驗。與此同時,後勤工作也不斷自動化──相對於人手操作,那既可減少出錯,也能加快速度。

加強巿場競爭力

潘:業界又能怎樣開拓更多元化的服務?

宏:我們是國際金融中心,產品必須多元化,不能太過單一,只偏重股票。我們希望能納入更多產品,讓業界廣泛參與,才可擴闊業界的生存空間。就像銀色債券,最初只能透過銀行申請,後來開放給證券業,券商亦相當踴躍,我們能夠為社會出一分力。我明白政策未必能夠一蹴而就,但想反映業界聲音,說明業界有意願和能力去經營業務。

氣候變化是另一個機遇,碳中和已是舉世目標,那在碳交易方面,業界是否有機會參與?

與此同時,產品多元之餘,必須具競爭力,因此我們關注印花稅,以及交易僅限專業投資者等問題。說到印花稅,環球投資者會貨比三家,假如其他巿場沒有這類額外徵費,自然較具競爭力。然而香港去年5月底更把印花稅從0.1%調升到0.13%,業界均認為那對交易量未必有利。我明白政府抗疫耗費不少,需要擴闊收入來源;但希望會有一套檢討機制,在適當時候予以調整,以確保香港巿場的競爭力。

「手」數是其中一個問題。香港買賣股票以一整手為單位,不像某些外國巿場可以只買賣一股,因此投資者在香港較難精準調整其組合的投資比例,削弱了香港巿場的競爭力。

李:你剛當選為議員,在任期內你會優先處理哪些事務?

宏:那分為宏觀和微觀,宏觀上必然是為業界發聲,讓政府和監管機構了解業界面臨的問題和痛點,再嘗試取得共識,於發展和監管之間取得平衡。微觀上則是針對業界遇到的日常營運問題,協助他們解決。希望最終不論大、中、小型;外資、中資、華資的金融服務企業在香港均能長足發展。

整理:謝冠東

 

* 「管理新思維」節目逢星期日2-4pm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 節目預告:5月29日題目:本地科企如何助力香港發展創科產業,嘉賓:路邦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始創人麥騫譽博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