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3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國呈衰退將壓低通脹

筆者籌辦策略投資會議(Strategic Investment Conference,簡稱SIC)展開,本周節錄部分與會者的真知灼見。著名大淡友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是參與者之一,近日他分析數據,指美國勢將步入經濟衰退,只是時辰未到。他認為,新冠疫情前籠罩美國的通縮陰霾至今不散,這股暗黑能量由「3D」組成,包括債務(Debt)、人口分布(Demographics)及破壞式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

對於債務,筆者理解為先使未來錢,羅森伯格的看法有點不同,他相信借貸壓抑需求,無論是按揭、信用卡欠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甚至是企業發行的垃圾債券,所有債務長期拖欠最終都難以償還,債務危機已日漸逼近。人口危機在日本尤其嚴重,少子老齡化把通脹率壓到極低,現在美國也深受其害。何謂破壞式科技?簡單的例子是過往電子閱讀器屬於難以想像的科技,面世時售價昂貴,科技創新使這類產品以低價、低品質的方式,推廣到普羅大眾市場。

大辭職潮恐惡化

羅森伯格指出,疫情未有扭轉「3D」的大趨勢,反而加劇有關問題,所以他強調美國通脹上升只屬暫時性質,快將被經濟衰退壓低。羅森伯格編製圖表,顯示每當糧食及能源價格飆升,經濟衰退就會伴隨而來。此情況一旦浮現,糧食及能源價格就會急跌。他預計這次也不會例外,聯儲局勢大幅收緊貨幣政策以打擊通脹,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把美國推向經濟衰退。若這預測準確,通脹僅屬過渡性質,筆者估計通脹問題較預期更早消退,在今年夏末或初秋會目睹嚴重的經濟反響。

美國民調專家倫茨(Frank Lutz)研究民眾對生活的展望,從而了解經濟狀況。近日有關數據令人憂慮,倫茨發現有兩種現象不應同時出現,就是大部分美國人認同自己正投資於國家的未來,但同時又抱怨國家未有投資於他們的未來。

這反映美國是悲觀的國家,人人感到寂寞、無希望以及邊緣化,深信前景暗淡,首次出現大部分美國人擔憂下一代的生活更加艱辛。

倫茨又提到,由於充斥悲觀情緒,美國民眾開始抗拒主要政黨,所以他預料在202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將有資金充裕的獨立候選人出選。至於今年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倫茨估計共和黨可重奪眾議院,民主黨保住參議院的控制權,通脹高企將是首要議題,政客喋喋不休地談論「價格上漲」及「負擔能力」,但講多過做。因此倫茨警告美國僱主「大辭職潮」(Great Resignation)會進一步惡化,企業難以招攬人才,更恐怕會失去最忠心、最賣力的員工。皆因在通脹壓力下,即使高收入的美國人也感到生活逼人,只要出現待遇更佳的工作機會,打工仔將毫不猶豫跳槽。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首席投資策略師桑德斯(Liz Ann Sonders)的工作性質跟筆者差不多,負責協助投資者了解影響投資的「大環境」,唯一分別是她擁有數以百萬計知音。桑德斯強調,當前與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通脹期既有相同之處,也存有重大差異。譬如現在少子高齡化危機確保就業,有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失業率登上高峰。目前加薪幅度跑輸通脹,由於勞動力供應有限,薪酬或會繼續攀升,出現經濟新現象。

經濟順風勢逆轉

此外,桑德斯稱,目前股市與經濟的綑綁程度遠超上世紀七十年代,她引用以股神命名的「畢非德指標」(Buffett Indicator,計算方法是把代表美股總市值的Wilshire 5000指數除以美國GDP總值),顯示目前比率超過200%,較2020年高位回落,惟仍然遠高於2020年前的比率。美國股市崩盤,加上經濟收縮,將導致「畢非德指標」暴跌,筆者擔保下瀉的過程令人難受。

華府政治說客梅爾曼(Bruce Mehlman)在政商界人脈關係廣闊,他的議題是「大增速:2022年如何加快破壞時代來臨」。他列出1989年至2019年間推動經濟的「順風」因素,包括科技輔助、中美關係緊密、全球化冒起、股東驅動(shareholder-driven)、效率優先及通縮環境。但自2020年起經濟遇到「逆風」,梅爾曼點出各種阻力,包括科技威脅、中美關係破裂、民族主義崛起、利益相關者抵制(stakeholder resisted)、韌性優先及價格上漲(包括糧食、能源及物流價格)。

換言之,在新冠疫情前已經醞釀轉變,隨後爆發疫情及俄烏戰爭,引發地緣政治及經濟風暴,阻礙經濟的長期趨勢加速推進。更糟糕的是,過去30年推動經濟的「順風」不僅靜止,還出現逆轉。

一如倫茨,梅爾曼察覺到民眾對社會不信任,他比較1979年與2021年的數據,顯示美國人民對傳媒、宗教、法院、學校、勞工市場、商界及國會的信任度減少,甚至覺得失去公信力,民眾只對軍方信任度增加。梅爾曼也不是全然悲觀,他預測科技加速發展將帶來改變,屆時生產力提升,鼓勵創業,醫療改善,並擺脫化石能源過渡至下一代能源。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以兩名投資者的故事打開話題,其中一名投資者工作不休,看來一窮二白、生活貧窮,當她在100歲逝世才揭發是百萬富翁。另一名投資者學歷高、家世好兼且當要職,累積大量財富,在40多歲退休,但不久宣布破產。為何兩名投資者下場迥異?原來老婦盡量把錢儲下,把80年來的積蓄全部投資於股市,而且從不拋售股票,所以財富不斷累積。另一位提早「上岸」的退休人士卻冒風險、押錯注,於是傾家蕩產收場。

俄烏戰爭料拖長

摩根.豪瑟解釋,投資眼光獨到跟知識、智慧、學歷及人際網絡無關,而是關乎做人處事,例如為人是否貪心、畏首畏尾及容易上當,會信賴及信任什麼人,做事會否放長線釣大魚。摩根.豪瑟慨嘆投資者往往性格軟弱及多愁善感,難以衡量,但經濟學家卻認定人人理智行事,把優點放至最大。

俄烏戰爭牽動全球經濟,英國退休上將兼北約前歐洲盟軍副司令希里夫(Richard Shirreff)分析形勢,指俄羅斯戰情不妙,但俄羅斯總統普京承擔不起俄國戰敗,烏克蘭也不會投降,有機會演變成長期戰爭。此仗可能拖長至二十年代下半期,除非普京下台,歐洲難見和平,但他不預期普京的繼任人執政理念大有分別。

令人憂慮的是,希里夫覺得俄羅斯將向北約宣戰,呼籲北約30個成員國必須對此作出準備。他樂見芬蘭及瑞典加入北約,但預計俄羅斯對此大為不滿,幸而他認為俄動用化武及核武的機會不大。他亦指出俄烏戰爭的影響超越歐洲,中國發現西方國家不易對付,俄烏戰爭亦顯示西方國家對中國武統台灣的取態。希里夫相信中國將趁機擴大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西方國家必須加強盟友關係以抗衡中國。

另外,希里夫察覺到全球並非團結一致對抗俄羅斯,中國、印度及大部分非洲國家仍維持中立態度,甚至部分國家對俄予以同情。不少中立國在西方國家的供應鏈擔任重要角色,部分行業恐面臨供應鏈不穩定,必須立即未雨綢繆。

私募基金凱雷集團(Carlyle)共同創辦人魯本斯坦(David Rubenstein)認為,俄烏戰爭難以短期內化解,俄羅斯注定戰敗,但不會動搖普京的地位。魯本斯坦指制裁重創俄經濟,不會拖垮國家。而且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凍結或充公該國資產,部分國家視之為警號,將會另覓存放資產的渠道,甚至重新思考應否接納美元為儲備貨幣,可能有助提高加密貨幣的地位。

在亂世下,魯本斯坦的投資心得是投資者持有更多現金,然後趁低吸納;又或是聘用優秀的理財經理,任由對方發辦。美國仍是最宜居的國家,當地經濟勢將反彈。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