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8日

蔡陽光 論盡CEO

陶氏綠色煉金術 化污染為商機

化工廠提煉出的產品,名稱大多陌生又遙遠,但在日常生活中,化工產品卻無處不在。最普遍的要數塑膠,其他例如家中的電器、電子產品、屋頂地板、清潔用品,都有其身影。各大行業包括食品、交通、通訊、電力、建築,通通都屬於化工企業「熟客」。逾半個世紀以來,化工與石油關係密不可分,塑膠產品又常被點名為污染大魔頭之一,化工企業似乎早被定型為環境敵人,事實卻並非如此。正因為傳統化工生產技術、產品對生態有害,反而有大幅改善空間。消費者日益對低碳產品的追求,亦為化工界帶來新一波的需求。陶氏(Dow)CEO費特林(Jim Fitterling)已經計劃好開發「綠色煉金術」,化污染問題為商機,將廢物變成黃金。

費特林指出,目前市場對環保產品的需求遠大過供應,「陶氏好多顧客,以及其他品牌公司都已經設定目標,要將消費後再循環產品比例提高到30%,這是個重大變遷,將成為一股巨大的需求拉動力。」

費特林積極推動循環回收

儘管環保產品供不應求,就算公司八成包裝用塑膠產品,而且技術上也能夠循環再用,但回收工作卻成為最大瓶頸,令大部分能夠回收的塑膠都被當作廢物。所以陶氏開始與合作夥伴例如百貨公司合作,希望提高回收比率。費特林寄望回收生態系統會有更多的升級行動配合,「有公司正在提供自動垃圾分類服務;分開不同種類的塑膠,回收更方便。有足夠回收塑膠料,我們才能增加產能。」

再循環技術亦會有突破,例如把塑膠廢物加熱熔化,再做成新塑膠產品,辦法最簡單,缺點是相當耗費能源;如果分解成分子後再合成為塑膠,效益會更加高,「有個研究指藏在垃圾中的塑膠如果能夠再循環成原料,商機價值達到1200億美元。」對於去年賺60多億美元的陶氏,這當然是個黃金增長機會。

陶氏旗下化工廠目前使用大量天然氣,新設備將利用製造重要化工基礎產品乙烯時排放出的廢物提煉出氫自用。這個氫能計劃將在公司位於加拿大的首個淨零碳排放乙烯工廠試行,待證明可行並技術成熟後,再全面展開。

吸引企業響應需有誘因

對比不少公司,陶氏看待可持續性問題的態度可謂非常認真。打開公司2021年報「表現概覽」一頁,重要財務指標只佔上半版,下半版全部由環保指標包攬,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產品可循環比例、主要減排計劃,一應俱全。

大力鼓吹環保的費特林,當然並非單單為拯救地球;就如他本人所講,沒有人喜歡環境受到污染,只要符合生意經,環保何樂而不為。陶氏全力支持可持續性,正因為低碳產品市場龐大,將成為公司主要增長引擎。陶氏估計其產品的潛在市場將由目前的6500億美元擴大到超過8000億美元。正如陶氏的口號「脫碳生財」(Decarbonize and grow earnings),直接簡單。

在商業世界中,若希望人人自動為減排而減排,難矣。作為一間謀利企業,必須考慮是否有利可圖;純為地球、為環境,不足以產生足夠動力。想有效推動企業響應環保,不能不提供誘因,提供獲利空間最實際。

有位基金經理奇怪為何陶氏第一個淨零碳排放大項目會選擇在加拿大啟動,另一個碳捕捉項目就選址荷蘭。費特林解釋,加拿大提供相關投資的補助以及配套脫碳基建。而歐洲對碳排放有定價,可以幫補額外成本。只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系統,包括上述硬體、財務及回收機制,環保有好回報,企業自然全力擁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