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6日

廖群 孫超 神州瞭望

內地19大城市群潛力無可限量

對於城市群,人們的一般理解是人口向多個城市的集合體集聚,這當然沒錯。不過,還應該認識到,人口集聚必然使得經濟要素向這一城市集合體集聚,同時多個城市集合在一起又必然導致這些城市相互融合,從而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增長效果。

經濟增長理論告訴我們,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起飛階段是勞動力、物質資本的規模擴張及技術進步,在起飛後的動能則主要來自於兩大創新,即科技和組合創新。中國經濟正在告別起飛階段而步向成熟階段,因而由勞動力和物質資本大規模投入而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正步入尾聲,今後經濟增長將主要源於上述兩大創新。

科技與組合創新引領發展

科技創新對於經濟增長的意義較容易理解,組合創新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則不那麼直觀,但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更為重要。組合創新的思想源於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的企業組合創新理論,認為生產要素的組合創新,即要素的創新性重組,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不同的組合創新將產生不一樣的發展效果。這一思想可以應用與擴展至宏觀經濟要素,包括人口、資金、產業、商品、貿易、消費、投資及基礎設施等;這些要素的組合創新,是宏觀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之一,不同的組合創新將導致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

宏觀經濟要素的組合創新可體現為人口、資金、產業、商品、貿易、消費、投資及基礎設施等自身結構的重新構建,也可體現在經濟要素在區域、城鄉、部門、行業及企業等層面上的重新配置。這些組合創新都將引發或促進經濟增長,與科技創新一同成為經濟增長的兩大源泉。

城市群,即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城市聯合體,包括一至幾個主導城市和數個衞星城市。城市群的興起,首先是人口向這些城市集聚,這必然帶動資金、產業、商品等經濟要素也向這些城市集聚;同時,其中的主導城市與衞星城市,以及衞星城市之間在經濟上不斷融合。如此集聚與融合,正是宏觀經濟要素的組合創新,是人口、資金、產業等宏觀經濟要素在區域和城鄉層面的重新配置,將產生一系列經濟要素區域配置的優化效應。

體現1+1大於2顯競爭優勢

首先是規模經濟效應。城市群覆蓋若干不同規模的城市,集聚與融合必然產生「1+1大於2」的規模效應,總體規模得以擴大,且與城市群以外進行交換和競爭時處於更有利位置。

其次是結構升級效應。城市群在生產要素集聚與融合的過程必然意味經濟結構的重新構建,而在新時代構建的結構必定較舊時代留下來的結構優勝,導致產業升級。主導城市的經濟結構將與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看齊,衞星城市的經濟結構在更為現代化的主導城市的引領下向升級方向發展。

第三是技術創新效應。與結構升級效應相同,生產要素的集聚與融合必然導致採用當代新技術,主導城市以當代世界先進技術為目標加快技術創新,衞星城市在其帶領下技術水平不斷向先進水平邁進。

第四是綜合服務效應。一是城市群內各城市的教育、醫療、文體、市政設施等公共資源隨着群內交通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為大家共享;二是各城市的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居民服務等職能機構加強協調合作;三是各城市金融、物流、訊息、諮詢、就業、中介等市場服務體系逐步整合。

這些組合創新效應將催生新的經濟需求和供應、新的資源分配、新的產業結構、新的技術創新、新的基礎設施和新的市場競爭格局,進而形成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對大部分經濟體而言,城市群程度愈高的經濟體,人均GDP 愈高,意味城市群的經濟增長意義適用於全球範圍。的確,目前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是三大灣區,即紐約大灣區、舊金山大灣區和東京大灣區,而這三大灣區同時又是城市群。對中國而言,將更是如此。

19大城市群正在中國崛起,即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長、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北部灣、關中平原、晉中、包鄂、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和天山北坡。其中,部分為省內城市群,大多數為跨省城市群。每個城市群以一個或數個主導城市引領,10個以上衞星城市環繞主導城市。

當前這19大城市群佔全國土地面積25%、人口75%和GDP的88%;相對於四分之一土地面積,人口和經濟卻佔四分之三以上,突顯人口和經濟的主體地位。這19大城市群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為五大支柱和領頭羊,當前實力和發展潛力都更為突出,2018年合計佔全國土地面積11%、人口40%和GDP的54%。

5大支柱城市群成增長引擎

這19大城市群大部分還在形成之中,少數獲認為已經形成,惟仍未成熟,人口集聚還未完成;而由人口集聚帶來的資金、產業、商品、貿易、消費、投資及基礎設施等宏觀經濟要素的組合創新效應更未充分體現出來。

今後,除人口繼續向這些城市群集聚外,這些經濟要素的組合創新效應,即經濟規模效應、結構升級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綜合服務效應等將不斷產生,從而形成強大的經濟增長引擎,帶動全國經濟中高速增長。五大支柱城市群的發展將更加強勁,經濟增長引擎作用將更為顯著。

由此可見,這19大城市群,特別是五大支柱城市群的崛起對於今後20至30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廖群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項目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