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25日

蔡陽光 論盡CEO

東瀛「神刁大俠」 堅持併購3招

日本「摩打大王」永守重信被公認為日本數一數二的併購高手。不止一次,永守在公開場合自豪地表示,經他手收購、整頓的公司已經有幾十間,全部轉虧為盈,「未嘗一敗」。一流deal maker不是白叫的,從第一單M&A(收購合併)開始,到目前為止,永守創立的日本電產(Nidec)過去30多年成功完成67宗收購,幾乎一年抱兩。持續多年,而且出擊頻密,加上百分百的成功率,永守比較西方併購大師,包括巴郡掌門人畢非德及軟件巨頭Salesforce創辦人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毫不輸蝕。

想八卦一下永守買過哪些公司,只要到其網頁查查,每一宗收購的年份及公司名字,都清楚表列。論慣於利用併購擴大業務的公司,美國最多,但即使積極參與M&A的美資公司當中,如此系統透明地公開整個併購歷史的,印象中非常少有。

永守自己粗略估計,88%併購都失敗,10%帶來的改變與效益不大,剩下僅僅2%成功。箭無虛發,永守靠的是堅持以下3點。無論你是企業高管,或者打算併購的大老闆,又或只想尋找好股票投資,多多少少都可以從永守的套路得到一些靈感。

長期追蹤 靜候時機

第一招,不能出過高價錢。「我只買已在密切留意的公司,這樣才清楚什麼是合理價錢。」永守腦中早有藍圖,如何令整個生意組合更加好,然後從世界各地找出哪些公司,可在技術與市場上補充日本電產的不足。鎖定合適對象後,就長期追蹤、靜待時機。遇上市場對某類主題熱度升高,價格搶到離譜,永守會靜待冷卻時候,絕對不容許自己把持不住。

永守出擊時機,掌握得接近完美。他非常懂得利用天時地利──1990年代,日本經歷泡沫經濟後,不少企業面臨巨大壓力,永守隨即把握機會,1991年至1999年這段時期,一共購入10多間日企。2008年金融風暴後,日本電產初期都陷入困境,但站穩陣腳後,他旋即轉守為攻,風暴後幾年,掃了10間公司,大部分都在國外。當中於2010年,日圓升勢凌厲,逼近多年未見的高位,永守立刻意識到天賜良機,接受訪問時明確表示,滙價優勢帶來百年難得一見的併購機會。近年收購台灣公司超眾,就在其掌舵人離世、家族後人接班意願不高的情況下發生。

第二招,確保併購方與被併購方相互匹配。「一單M&A是否對雙方都有好處,非常重要。」永守舉例,如果買入的是個競爭對手,併購後價格戰自然會消失,對兩家都有好處。技術與市場的互補性,同樣重要。假如目標公司比自己的企業大,他通常都會避開,因為此類併購的風險與難度指數往往過高。

第三招,永守堅持至少要有機會達到1加1等於3或者4的交易,方才值得考慮。換言之,協同效應一定要夠大,而且不能空口講白話,必須十分具體。為強化公司併購能力,永守2006年成立專案部門幫自己手,系統發掘、研究併購目標,以及協助處理收購過程。部門主管曾經分享兩大類協同效應,立刻見效的是成本協同效應。製造摩打,原料都差不多,惟量多量少,單位價格可以差10倍。日本電產每年製造超過30億個摩打,所以其採購優勢,對被併購公司幫助可以非常大。節流之後到開源,比如通過交叉銷售,兩者生意都能夠提升;而透過技術結合,推出新產品,協同效應可更進一步。

永守喜歡併購,不單因為能壯大公司、賺更多錢,更重要的是時間不等人。從零開始建立一間公司、發展一項新技術,要花大量時間,所以若用得恰當,併購絕對是一條好捷徑。日本電產近年銳意抓住新行業所帶來的巨大商機,例如電動車、無人機等等,要加快部署,必須更多依賴併購。當然,對的方法,必須遇上像永守這種對的人,才會有對的結果。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