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2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疫情後遺症 美爆離職潮

現代經濟由複雜的生產、運輸及庫存等系統交織而成,全球聘用數以百萬計工人,分工仔細,才能把一流的商品及服務帶給顧客,所以全球物流系統的複雜程度不亞於金融系統。可是,愈複雜的系統愈是脆弱,當發生意料之外的事,可能迅速瓦解。

2020年初中國爆發新冠肺炎,最初西方國家以為疫情不會散播,新聞聚焦於中國封城導致大部分經濟停擺,全球航運因而延誤,產生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隨着新冠疫苗面世,疫情受到控制,供應鏈混亂成為新聞焦點。顧客發現喜愛的貨品斷貨,配送延誤,甚至須修改日常計劃。對商家來說,庫存或組件供應斷斷續續更是災難。

聘用挽留員工成空前挑戰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指出,這類航運及生產延誤,過往人人盡量避免發生,僅預期於戰時出現。為何目前全球經濟持續發展,還出現這種異常事?弗里德曼察覺「很多系統同時失靈卻正在互動」,當中主要一環是全球齊齊缺乏勞工。抗疫限制措施、政府福利政策、育兒服務不足等,都是僱員撤出勞動市場的原因,但湧現如此大規模的離職潮,實在令人費解。

弗里德曼也認為,最可怕是離職潮成因不明,很多人認同工人不足是供應鏈中斷的主因,但成因卻莫衷一是。目前面臨經濟衰退,但並非源於金融事故,而是勞工、運輸等出現斷層,迄今未有經濟模型分析此現象。

不過,美國未來處境或從英國當前亂局可知一二。英國出現能源荒阻礙經濟活動,但其實當地能源庫存充足,弊在嚴重缺乏貨車司機,須出動軍人駕駛運油車。貨車司機短缺原因各執一詞,很多人把矛頭指向英國脫歐後的移民政策,要求歐盟公民在當地工作必須持有簽證。可是,英國政府一直發放工作簽證,已經解封大部分抗疫限制,當地未有發生天災,本地貨車司機亦沒有罷工。所以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正是弗里德曼覺得嚇人之處。

筆者仍未感到能源荒蔓延美國,但出現零星缺油報告。達拉斯一名網民抱怨,過去一個月經常幫襯的油站常常無汽油供應,店員透露美國汽油庫存充足,只是缺乏貨車司機運油。運送燃料需要整條供應鏈運作暢順,但任何一環都容易出岔子。美國中短途貨車運輸公司Heartland Express上周發表業績報告,指出整個陸運及海運業無論聘請及挽留員工都面對空前壓力,預計未來一年相關問題將持續。為了應對挑戰,該公司過去一年多次向貨車司機加薪及提高補貼。

美國大型運輸服務公司J.B. Hunt也遇上同一難題,可見工人荒情況嚴峻。美國9月失業率為4.8%,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的FRED經濟資料庫顯示,目前全美逾767.4萬人失業,另有600萬人技術上脫離勞動市場但希望搵工,目前美國職位空缺超過600萬份。換言之,美國剛擺脫經濟衰退,正艱難地慢慢復甦,職位本應求過於供,但過去12個月卻出現離奇事,達1500萬人辭職不幹。

扣除辭職人數,美國實質失業率降至1.8%。目前很多辭職者已經覓得新工,聖路易斯聯儲銀行數據顯示他們平均獲加薪5.4%。

近日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報告指出,過去18個月疫情帶來的教訓就是僱員渴望公司投資於人力資源,他們賺取工資、福利及津貼之餘,也希望工作上重新找到目標,獲得公司及上司重視,跟上司及同事互有交流,彼此擁有共同身份。

麥肯錫對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美國及英國各行各業進行研究,發現員工「大流失」(Great Attrition)湧現,40%受訪僱員承認未來6個月可能辭工,當中64%或選擇「裸辭」;64%僱主直認員工流失率上升,預計未來半年情況持續或惡化。

青年最不滿工作環境

近日筆者與一名醫院高層閒談,對方透露院方強制護士施打新冠疫苗,結果20%護士選擇離職,但護士受過專業訓練,國民警衞軍或未曾受訓練者根本不能替代,部分航空公司也發現難以更換機師。吾友是新奧爾良一間大型建築商的老闆,他透露客戶要求他承擔更多工程項目,可惜他怎也請不到工人。

儘管僱員重視金錢回報,但麥肯錫研究顯示,受訪僱員認為獲公司重用、對公司有歸屬感才最重要;相反,僱主以為僱員最關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勞資出現職場文化衝突,當中以年輕僱員對工作環境最感沮喪,華府政治說客梅爾曼(Bruce Mehlman)引用圖表,顯示今年第三季美國18歲至34歲組別的工作愉快率跌至57%,35歲至54歲組別及55歲以上組別比率分別為77%及83%。

僱員不滿工作環境醞釀多年,部分源於貧富不均,收入差距擴大。疫情肆虐期間,有人被迫留家不能工作或工作環境變得非常艱辛,也使人反思生活。麥肯錫的研究報告證實,若從事危險工作或處於接待業低層,就算薪酬不俗,假如得不到公司賞識,很多人可能考慮轉行。

新冠肺炎亦迫使僱員面對新的生活壓力,譬如憂慮外出易受感染的人就難以接受必須面向群眾的工種。而且疫情政治化,單是強制接種疫苗就擴大政治分歧,加上關於疫情及疫苗的誤導或錯誤資料廣泛流傳,足以使對疫情有疑慮的僱員撤出勞動市場。

「供給面進步主義」抬頭

工人不足兼物流延誤,加上需求反彈,終加劇經濟危機。各式各樣貨品短缺,吾友GaveKal共同創辦人加夫(Louis Gave)列出三大成因。首先大數據革命降臨,政府及企業透過電腦高效的運算能力,減省冗餘,把運送商品及服務「優化」,可是系統不再設有備用資源便容易受到衝擊。一旦出現短缺,價格就會上揚。

此外,加夫歸咎於政治干預。他反問,若3年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向中國祭出高科技禁運,禁止售賣利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給華為等中國企業,現在全球會否陷入晶片荒?如果多國政府沒有高調呼籲減排,由燃煤發電轉用再生能源,目前全球會否免受能源價格高企之苦?

最重要是目前鬧工人荒,美國9月就業報告數據令人失望,非農業新增職位遠遜預期,惟失業率仍然下挫,反映美國勞動參與率持續下滑。問題在於上述三大成因難以控制,加夫指出,政府及企業可以增加備用資源,但這會推高成本,而且補充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以上問題持續,只會帶動通脹上升。

況且部分貨品不可或缺,電力及燃料是必需品,所以能源短缺就人人受苦,得州在2月中遇上極寒天氣卻出現大規模停電,仍然歷歷在目。能源批發價上漲,零售商最終會把加幅轉嫁給消費者。

解決物價高企的方法就是任由商家加價,當價格高至民眾停買,就會迫使生產商減價。宏觀經濟層面上,步入經濟衰退或至少增長放慢,導致工資與物價被迫下降,通脹才會中止。目前呈現復甦跡象,所以很多經濟預測下調美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當中包括高盛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流經濟預測都估計中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增長輕微或停滯不前。

今年初,筆者以為美國背負巨債將拖慢經濟增長,使通脹高企變成暫時性質,近日察覺物流問題才是經濟的絆腳石。

不過,美國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特約撰稿人湯普森(Derek Thompson)發文,表示這場危機引發政治反思。文章標題為「一切短缺」(Everything Shortage),湯普森認為,美國生產組件及貨櫃箱短缺,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重要是反映政府充斥保護主義及「抗增長本能」,導致疾控中心(CDC)拖着腳走,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行動遲緩,當局對建屋、移民、簽發新職業及技工牌照,實施諸多限制。

湯普森批評進步派推崇社會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收入及貨品,但「一切短缺」帶來教訓:首先要從事生產,才能重新分配;當一切豐足,才能講求平等。湯普森認為,這場物流危機讓人留意到《紐約時報》記者克萊恩(Ezra Klein)談及的新哲學「供給面進步主義」(supply-side progressivism),強調各階層豐裕的重要。為了達到此目標,政府應優先推出降低房屋及醫護開支的政策,把疫情或供應鏈中斷時的必需品列為國安物資,下令回流美國製造。總之,把堵塞的國家樽頸位通通移除。

引伸到政治範疇,湯普森呼籲重視平等的進步派要求最高層也要一視同仁,重視商機的保守派移走阻礙機遇的障礙,雙方取得平衡,以促成各方同意的有用政策。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