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6日

鄂志寰 神州內外

內地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三大趨勢

今年上半年,在對外貿易、投資及消費的拉動下,內地經濟實現了12.7%的實際增長,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大致寬鬆、疫情控制推動全球經濟重開等因素將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同時,經濟增長動力將逐漸呈現從投資到消費和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換,為此,應採取措施繼續支持消費增長,使之發展成為經濟復甦的主要力量,並準確把握政策節奏,處理好穩經濟和防風險的關係,為全年經濟增長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

一、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換

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局部地區疫情反彈以及限電限產、房地產等行業監管措施的影響,內地經濟復甦勢頭有所放緩,經濟面臨減速壓力。

原材料漲價令利潤受損

近日公布的2021年9月官方製造業PMI下降至49.6,是2020年2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從官方製造業PMI構成上看,PMI生產指數從上月的50.9降至49.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地部分地區的限電措施對企業生產帶來的制約。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收縮區間,新出口訂單更是連續五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反映在海外主要國家疫苗接種率提高、工業生產逐步復甦的情況下,外部需求有所回落。

與此同時,限產措施也對原材料價格帶來了進一步上漲的壓力,中下游企業利潤也相應受損,預計工業生產數據可能出現回落。

9月服務業情況相對好轉,非製造業PMI重新回到擴張區間,由8月的47.5升至9月的53.2,其中服務業PMI由45.2上升至52.4,8月份內地的局部疫情受控後,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的景氣指數均大幅回升。

二、從投資向消費轉換

今年第三、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繼續放緩,對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將繼續對房地產投資帶來壓力,但是,隨着財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基建投資有望加速。前8個月累計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約1.8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完成計劃發行規模的約50%,明顯慢於前兩年同期進度。按照專項債發行計劃安排,第四季度專項債發行速度將明顯加快。

事實上,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年底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8月以來專項債發行規模已經開始加大。同時,隨着局部疫情反覆、極端天氣等短期不利因素逐漸消除,第四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將企穩回升,為全年經濟增長提供支持。

消費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首8個月,零售銷售按年增長18.1%。進入8月後,受到局部疫情反覆、晶片短缺影響汽車消費以及對互聯網、課後輔導等行業監管措施的影響,同時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零售銷售增速下滑到2.5%。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2.5個百分點,高於貨物與服務出口42.6個百分點。

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總量的50%以上,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保持消費的持續復甦需要解決疫情對服務消費的制約及居民收入的增長較為緩慢等問題。

三、 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

內地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利用結構性政策工具,進行精準調節。央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強調「增強信貸增長穩定性」,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將對信貸投放給予更多支持。

第四季度MLF到期量和地方債發行量均較大,可能出現接近4萬億元流動性缺口,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支持,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避免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人幣滙率勢續雙向波動

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及歐美刺激經濟措施的變化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一方面,美國聯儲局大概率將於年內開始縮減買債(Taper),美滙指數繼續保持強勢。另一方面,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為人民幣帶來一定的壓力。此外,目前中美國債息差仍然較高,中國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仍強。因此,預計第四季度人民幣滙率將繼續雙向波動。

四、 推動內地經濟提高增長質量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然面臨兩個不確定性,一是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範圍,需要關注疫苗接種對於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控制能力,以及是否可以推動經濟和生產活動在更大的範圍內重開;二是宏觀政策正常化進程及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需要關注美國及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退出時間表,以及退出進程中的預期變化會否衝擊國際金融市場。

針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需要準確把握政策節奏,處理好穩經濟和防風險的關係,為全年經濟增長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最近以來內地對房地產企業債務的監管以及能耗雙控等措施在短期內帶來經濟下行壓力。

內地電力緊張是受到了國內外雙重因素的影響。從外部因素看,國際運力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內地煤炭價格上升,對發電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從內部因素看,內地正在向「雙碳」目標穩步前進,在從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換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為電力供應帶來階段性的波動。房地產企業債務的監管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十分重要,短期內可能會令部分高槓桿的房地產企業的業務及融資受到影響。

從中長期來看,堅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持綠色發展,均有助於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