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10日

呂梓毅 資金流向

散戶愈撈愈跌

正如筆者上周分析,內地浪接浪的政策監管措施,加上中美關係持續繃緊,令一眾中資科技或新經濟股股價承受巨大壓力,即使市值過千億的超級巨企,今年內最大跌幅動輒達四、五成(詳見7月29日「沿圖論勢」)。儘管科技和新經濟股份已累積頗具深度的跌幅,惟跌勢是否近尾聲,以至能否見底回升,相信誰也說不準。不過,散戶(尤其海外)似乎有不少已按捺不住,近月開始積極「撈底」。

累積大量蟹貨

根據在美國上市、追蹤中國互聯網科企的ETF(KraneSh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 KWEB)及在本港上市、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綜合資金流向(註:兩者均為20日累計變化)【圖】,可發現踏入7月上旬開始,KWEB淨流入數字開始顯著飆升,由當時1.65億美元(即溫和淨流入),抽升至近日高達20.7億美元的紀錄高位;後者則由約16.9億港元相對偏低位置,反覆上揚至23.5億港元。兩者皆反映近月來有不少散戶,在一眾中資科技或新經濟股出現大幅下挫時伺機吸納。

可是,7月至今,中資科企等跌勢未止,即在過去約一個月撈底的散戶已紛紛「坐艇」。

如前所述,目前中資科技股走勢很大程度是政策主導,監管風暴何時結束難以估計。不過,當風暴最終完結時,由於過去一段時間有不少散戶伺機撈底的都已坐艇,且風暴過去前蟹貨還在累積中,故上方的蟹貨阻力不輕,令後市這些股份縱使見底回升,反彈走勢或會變得十分反覆。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