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1日

曾國平 經濟3.0

而我不知道佛利民是誰

幾日前為「亞當史密經濟學和道德哲學」一課作結,以佛利民當年戴上以亞當史密頭像設計的領呔為例,談及左派右派都想把亞當史密「據為己有」。見學生無甚反應,我隨口問了一句:「大家知不知道這個打領呔的人是誰?」原來一眾千禧年後出生的學生,無人認得圖中的那位中佬,我唯有鼓起勇氣自問自答:「這是佛利民。」學生對這個名字,也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只依稀記得在哪裏聽過,對於其人其事,全無認識。

香港有人提出過「吳靄儀測試」藉以區分不同世代的人。我這個「佛利民測試」似乎也有同一效用。

佛老在課程中消失

學生不認識佛利民,不是什麼令人側目之事,無謂上綱上線到一代不如一代等老海鮮論調,但作為一個現象,卻是甚有意思,值得研究一下。

以前香港經濟學教育受張五常影響甚深,從科學方法到消費理論,從通脹根源到貨幣供應,學生都難以避免會遇上佛利民。對經濟學有興趣的學生,更會由《自由選擇》讀到《資本主義與自由》,思想受到感染,隨時隨地都可以咄咄逼人激辯經濟政策。走出香港,翻閱那個年代的美國經濟學教科書,佛利民亦有一定出場次數。

今天的經濟學課程,科學方法的討論已經過時,以佛利民為代表的貨幣主義亦成塵封歷史,由於發達國家已有幾十年沒見過高通脹,此題目通常略去不教,佛利民那句「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亦因此不見天日。剩下的內容,大概只有他的那套恒常收入理論,但這不足以讓學生對佛利民留下任何印象。

更重要的是,時代不同了。冷戰時期意識形態掛帥,資本主義大戰社會主義,選擇自由、市場力量等討論是焦點,佛利民的通俗著作有其強大宣傳效果。今天意識形態的戰場已經不在此,佛利民的言論對學生來說隔膜太深,就如讀十九世紀末的著作一般格格不入。

再者,佛利民戰鬥力充沛不怕得罪人的行文風格,與主流關注財富不均積極濟弱扶貧的動人情懷頗有衝突,閱讀感覺不太良好,不夠社交網絡上政治正確的知識同溫層吸引。

再沒有學術明星巨人模式

更普遍的一個現象是,佛利民那種街知巷聞的知名度已一去不返。七十年代佛利民從學術走到傳媒,除了為撰寫普及著作,更經常參與甚至主持電視節目,講解市場競爭的種種好處,與現場觀眾辯論時事。那時候認識他的,何止莘莘學子,稍有留意新聞時事的市民,都會知道這個光頭矮小、面露微笑的人是誰。今天的經濟學者再有名,明星風範也遠不及當年的佛利民。

跟「佛利民測試」相關的,是未有機會應用的「隨便一個經濟學者測試」,叫學生簡介一個仍然在生的著名經濟學者,我預期的測試結果是,大部分千禧後學生都會啞口無言。實況若然如此,也非學生的錯,而是經濟學本身發展的結果:分工愈見仔細,每個領域都是由無數專家學者積少成多而建立,學術明星只存在於個別圈子中,佛利民這種橫跨N個領域在學界內外活動自如的人物已經絕跡。由於知識貢獻愈來愈「碎片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亦甚少跟個別名字扯上關係。就算學生沉迷經濟學,翻看的課外讀物亦會非常零散,這個題材一本,那個題材一本,少見《資本主義與自由》這種地圖炮式一個打十個的霸氣論述。

「佛利民測試」的香港版本,自然是「張五常測試」了。當年的高中課程加上傳媒曝光,張五常在香港的知名度比佛利民還要高,除了電視電台報紙專欄,更當過某男性生活品味雜誌的封面人物,有型有款,粉絲甚眾,名氣不限於學術圈中。今天隨便問一個香港中學生或大學生,我估計聽過張五常這名字的不足一成,有讀過其作品則大約是零。

代溝,此之謂也!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