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13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財務不自由vs愈老愈孤寒

4月12日,周一。講到錢,上至八十,下至八歲,沒有人不感興趣。花旗銀行日前公布「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多位同文出手點評,高天佑君從財務自由角度演繹坐擁千萬身家何以仍「窮到燶」,一針見血之餘,許多人讀後恐怕百般滋味在心頭。

方立祺兄觸覺敏銳,發現千萬富翁淨資產總值中,股票配置率僅7%,與合共佔八成六的物業(71%)及現金與存款(15%)天差地遠,令人慨嘆我城「富翁」豈止有土斯有財,簡直有樓萬事足,哪怕一個價值千萬元的自住單位佔去資產淨值七成,跟財務自由壓根兒兩個概念,想深一層甚至背道而馳。

必須一提,在花旗報告引發本報健筆多角度分析之前,呂梓毅君早着先鞭大打算盤,與讀者探討幾多錢才夠退休。

顛覆退休策劃觀念

這是一個人人關心卻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一般而言,離不開在職時透過儲蓄及投資累積滾存的財富,是否足以應付長達二三十年的退休後生活開銷,是以才有「幾多才夠」一問。換句話說,支出(spending)在相關演算中是一個關鍵元素。

說到這點,《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月初引用美國僱員福利研究所(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 EBRI)一項於去年9月進行的調查,發現許多退休人士十分抗拒動用資產(spending down assets),選擇繼續儲蓄及讓資產增值的受訪者出乎意料地多。調查對象年齡介乎62至75歲,當中97%已退休,「唔願使錢」出自這個社群之口,較那些立足於諸般假設的退休研究,勝在多了一份真實感。

老畢看後,第一個感覺是:受訪者清一色美國公民,一處地方一處土,退休人士若認為社會保障及股債利息收入加加埋埋,日子勉強過得下去,抗拒動用資產不足為奇。問題是,年輕時犧牲享樂積極儲蓄,為的不是踏入銀髮歲月後活得精采一點嗎;退休後擁有可觀財富卻甘願過苦日子,後生咁辛苦儲錢為乜?

某程度上,EBRI的調查顛覆了人生不同階段需要權衡取捨(tradeoff)的觀念,值得財務策劃師以至計劃退休人士細讀。

受訪者顯然不像港人那樣,擁有千萬(港元)身家仍然「財務不自由」,之所以愈老愈孤寒,當有別的原因。不打算於退休後動用資產或只會動用小部分資產的受訪者,在回答為什麼時可以選擇不同答案,例如為無法預見的開支未雨綢繆、害怕耗盡積蓄臨老過唔到世、資產提取後買少見少難以補充等。在老畢看來,三個回應殊途同歸,不過以三種方式表達同一憂慮而已。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有一個答案:儲蓄令我感覺良好(saving makes me feel better)。

儲錢愈多愈快樂

順藤摸瓜,EBRI針對這個組別受訪者打爛沙盆問到篤,發現當中三分之二認同或強烈認同儲錢愈多令他們愈快樂及滿足(saving as much as I can makes me feel happy and fulfilled)【圖】。這個結果出來後,連研究員都承認退休人士的想法令專家難以捉摸,皆因傳統觀念認為,為儲蓄而儲蓄並無意義,花錢令人快樂,無目的地控制開支怎會令人「感覺良好」?調查卻發現,相當一部分退休人士可以從儲蓄行為本身獲得快樂和滿足感。沿此路進,美國人豈止愈老愈孤寒,簡直就是「發錢寒」!

老畢本身非常重視退休規劃,對受訪者的回應並不感到意外。所謂儲錢愈多愈快樂,反過來說就是不儲蓄令人不快樂。根源何在?說穿了仍是安全感不足作祟,跟文首提及抗拒動用資產的三個答案異曲同工。

EBRI的調查雖以美國退休一族為目標,惟對港人不無參考價值。姑勿論香港千萬富翁是否「窮到燶」,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卻是不爭的事實。大家是否記得,政府2018年推出公共年金(annuities)計劃,起初市民反應冷淡,但在保額倍增製造每月「出雙糧」感覺後,認購馬上變得踴躍?年金的特點是,投保人透過定期發放的金額「回本」(收回購買年金所付款項),此後每月獲派的錢便成為真正的回報,投保人非但有生之年月月得享穩定收入,且壽命愈長回報愈強。

不論從花旗報告抑或公共年金認購反應觀之,本港退休人士除了已供滿的自住物業外,手頭現金確實可觀。投資股票或基金涉及不可預測的風險,後果可大可小,年金卻能確保銀髮族不必擔心命長過錢。

年金受歡迎有因

香港人口老化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美國佬愈老愈孤寒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港人只會比他們更需要這份安全感。

倘若活到105歲也無後顧之憂,錢花起來自然比較疏爽;有得揀,誰會辛苦一世退了休還「虐待」自己?年金這種理財產品日漸受到港人歡迎,不是無緣無故的。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