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2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棄金本位制 影響半世紀

大型經濟風暴絕少發生,這種「暴風」通常來得快去得亦快,但威力異常驚人,往往留下長遠影響。本周筆者憶述一場發生於50年前、遺害深遠的「風暴」。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大事頻生,但當時資訊不算發達,既沒有社交媒體,也未有24小時新聞頻道。由於報章及電視新聞報道篇幅有限,大部分國內及經濟新聞只輕輕帶過。

然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在1971年作出影響至今的決定,在全國電視演說宣布「關閉黃金窗口」(closed the gold window),徹底放棄金本位制,終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

尼克遜救市創滯脹

追溯「窗口」的源頭,二次大戰前貨幣貶值,引發通脹上升、經濟衰退等金融風暴可謂司空見慣。1944年,美國與盟國在新罕布什爾州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召開會議,會上制定「布列頓森林體系」,把美元跟黃金掛鈎,美元成為相當於黃金的「等價物」,成員國貨幣則和美元掛鈎。美國為保持此架構穩定,有義務把黃金官價固定在每盎斯35美元。

「布列頓森林體系」運作近20年,副作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發作。當時美國深陷越戰,引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飆升,聯儲局瘋狂印銀紙托市。美元泛濫,實際價值不斷下滑。

歐洲多國眼見固定滙率對其不利,紛紛用不斷貶值的美元向美國要求兌換黃金。由於當時很多國家把黃金儲備存放在美國諾克斯堡(Fort Knox)或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金庫,美國空軍出動軍機往來兩地運送黃金的新聞時有所聞。

西德不堪德國馬克一再貶值,在1971年5月率先「跳船」,宣布退出「布列頓森林體系」。美元走勢疲軟,加上美國失業率高企,通脹上揚,尼克遜為力挽狂瀾,在1971年初委任得州前州長康納利(John Connolly)為財長。十國集團(G10)在同年召開財長會議 ,對於成員國財長憂慮美國輸出通脹,康納利大言不慚地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美元貶值日趨嚴重,尼克遜在大衞營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包括時任聯儲局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及後來的聯儲局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經過激烈的爭辯,尼克遜決定聽從康納利的意見,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結束「布列頓森林體系」,實施工資和價格管制,並且加徵進口關稅。

科技壓抑加薪幅度

當時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近6%,尼克遜的救市措施跟大部分經濟學家的意見大相逕庭。政策一出,美元進一步崩潰,創出「滯脹」(stagflation)一詞來形容當時美國的愁雲慘霧,這股風暴史稱「尼克遜震撼彈」(Nixon Shock)。

與此同時,美國的社會思潮亦出現巨變,反越戰運動規模不變擴大,民權運動火熱,愈來愈多婦女加入勞動市場,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當時美國經濟出現分水嶺,1971年可謂轉捩點。美國智庫經濟政策機構(EPI)的圖表顯示,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產量及時薪同步增長,在1948至1972年之間,兩者累漲90.84%,但自此走勢分道揚鑣。在1972至2017年之間,美國產量及時薪分別上揚246%及115%。

美國產量提升,部分源於企業投資於科技及設備(譬如增設機械人科技、自動櫃員機、電腦、自動化生產線等)以取代人手。企業家從中受惠,打工仔卻嘆難望大幅加薪。

此外,美國全職僱員工資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走勢也出現類似趨勢,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起差異漸擴,薪酬幾乎停滯不前,人均GDP卻節節上升。經濟大蕭條期過後,美國收入差距一度收窄,惟自七十年代起有關問題再度惡化,收入最高的1%人口與低收入的90%人口薪酬有天淵之別,工資差距不斷擴大。

工資停滯不前或增幅輕微,打工仔已經苦不堪言:百上加斤的是,美國自1971年起生活成本大幅上升。而且自七十年代起,紐約、波士頓等美國主要城市的樓價升幅跑贏薪酬增幅。對美國普羅大眾,七十年代是老百姓財政狀況的分水嶺,工資停滯不前,生活成本卻不斷攀高。

為何美國打工仔薪酬增幅不及從前?大部分民眾透過工作賺取收入,通過增值覓得更佳職位。不過,以往美國勞工市場充斥種族及性別歧視。然而,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權運動興起,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該法案禁止企業採用歧視黑人的閱讀書寫能力測驗。隨着美國民權運動日益熾熱,控訴職場歧視的訴訟陸續上演,當中格里格斯(Willie Griggs)控告杜克電力公司(Duke Power Company)案影響深遠。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電力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前,執行種族隔離的僱傭政策,規定黑人只能在收入最低的勞工部門工作。法案實施後,杜克電力修改政策,把薪酬高部門的入職條件改為高中畢業,求職者並要通過智商測試。

當時34%北卡白人擁有高中學歷,黑人相關比率僅12%。而且聯邦政府調查杜克電力的智商測試結果,發現58%白人過關,只有6%黑人通過考驗。儘管杜克電力的新政策未有明文規定種族歧視,但僱用黑人比例仍然偏低。該公司的黑人員工格里格斯代表數名黑人同僚,集體控告僱主。美國最高法院在1971年裁決,企業必須證明採用不同種族出現不同結果的政策或測試完全是基於工作性質,否則會被視為種族歧視。

高技術工人更吃香

既然法院禁止使用智商測試挑選僱員,企業只好另覓篩選方式,於是很多以往沒有要求高學歷的職位,改以大學畢業為入職門檻。尼克遜「關閉黃金窗口」之際,法例讓企業更難請人,迫使公司把部分的工作自動化,壓抑了薪酬增幅。筆者認為,美國社會出現以上種種巨變,劃分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經濟分水嶺。

為了前途,民眾只好苦讀,花費大量光陰攻讀學費昂貴的大學學位。清貧學生背負大筆學生貸款,在起跑線更加輸蝕。

大學畢業生又是否符合僱主的期望?部分職位要求高技術,學歷只是其次,於是鬧出學歷職位錯配問題,部分職位難請人,也有職位爭崩頭。美國全國聯邦獨立商業機構(NFIB)及多個商業組織的數據均顯示,熟手技師難求已成僱主的頭號問題。換言之,市面上仍有大量職位空缺,卻出現錯配問題。

可是很多企業依然以學歷取人,於是聘用成功率大減。《紐約時報》引用最新數據,顯示74%美國新增職位要求求職者擁有4年制大學學位,但全美僅三分之一僱員持有此學歷。企業固然請人難,不具此學歷的失業人士亦望門興嘆。

《紐時》的報道亦指出,過去40年具有大學學位的打工仔收入上揚,低學歷人士薪酬則下跌;但學界、非牟利組織及企業研究員聯手做的最新調查顯示,近年這種趨勢出現逆轉。逾3000萬擁有一門手藝但缺乏4年制大學學位的工人,有望找到薪酬超出現職達七成的新工作。換言之,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可望向上游,毋須再從事低薪工作,轉攻中等收入職位。

調查指出,高技術工人的收入流動(income mobility)不及大學畢業生的假設,其實錯漏百出。參與有關調查的美國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家布萊爾(Peter Q. Blair)認為,目前必須重新思考誰人才真正具有技術,重新評估及衡量技能。

雖然目前高技術工人吃香,但筆者認為不代表不值得上大學,求學經驗亦十分寶貴。試想想,數以百萬計失業人士找到跟技能相配的長工,當局毋須花費大量稅款提供安全網,財政壓力得以紓緩。就業率上升,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企業業務,上世紀七十年代留下的風暴遺害,也可望逐步消除。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