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11日

羅耕 財經DNA

34年4個月前後的納指

最近,美國長債息急升成為科技股跌市「原因」。據說估值模型把未來股息折現,折現時息口在分母,息升壓低估值,而原本已偏貴的科技股就更明顯。至於另一說法乃無風險的長債息已升越主板股息,既然不冒險的預期回報更高,錢自然由股返債。

書本理論多說得通,尤其這些理論已屹立逾半世紀,不過當今這樣幅度的升市,升跌浪已很容易蓋過了基本因素所解釋的緩慢趨勢。譬如科技股,科技概念並無問題,只是天量資金藉這概念炒過龍;當這估值重估之故事反轉講時,分分鐘亦跌過龍。

回想這輪科技股牛市,其實很多概念都透支了未來幾年的願景,但即使如願以償,要普及到大賣賺大錢,還需好些日子。隨着疫情漸去,總會有好些經濟活動重返實體,人還會否不斷在家上課、工作、叫外賣?拼圖請自研。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