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6日

曾國平 經濟3.0

兩面不討好的自由主義史

視乎時代,視乎地域,自由主義(liberalism)這個堂而皇之的字,以及自由主義者(liberal)的稱號,意義可以無比廣闊。在美國,liberal作為名詞或形容詞,大致跟民主黨支持者同義,經濟立場上支持政府干預以減少不公,道德主張則較為開放自主;在歐洲,liberal剛好在政治光譜的另一邊,稍微偏右,強調個人自由。回到過去,自由主義者曾以身犯險去爭取政教分離,也一度支持過優生學反對窮人繁衍後代,亦正亦邪,亦左亦右。

同一個字,意義一直在變。歷史學者Helena Rosenblatt在《自由主義消失的歷史》(The Lost History of Liberalism)一書中,就以短短300頁的篇幅,由古羅馬一直講到二戰完結,追溯自由主義錯綜複雜的演變史。It is never a waste of tim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a word,一個字如何變、為何變,與文化發展、價值更替、國勢盛衰,皆關係密切。

德法貢獻被歷史遺忘

自由主義一字源自拉丁文liber,既解作自由,亦含慷慨之意。從西塞羅(Cicero)到塞內卡(Seneca),所謂自由人liberalis,顧名思義就是生而自由之人,而非奴隸階級。上流社會,有其上流義務,既要寬宏大量亦須能言善辯,因為只有如此,社會和諧穩定才得以維持。中世紀以後,貴族特質又添上宗教情懷,要樂善好施,悲天憫人。

這種由上而下只屬於少數人的道德價值,隨着歐洲商業發達,中產階級興起,到了啟蒙時代漸見普及,是所有公民(當然只包括男性,而且是有一定資產的男性)的理想特質。從亞當史密所謂的the liberal plan of equality, liberty and justice,以及作為人性典範的the wise and virtuous man,可見當時的自由主義公私兼重,自由人既有權利亦有義務,而這些有助維繫社會的特質,是要透過教育和參與公共事務學習得來的。

一如歐洲歷史,自由主義的轉捩點在法國大革命,在十八世紀末走進被左右夾擊、兩面不討好的尷尬位置。在革命與保守之間,自由主義者一方面被廣大群眾的集體熱情嚇怕,一方面亦希望在改革潮流下,從專制政權手上爭取多一點宗教、表達、結社自由。激進的革命義士當然覺得自由主義者出賣群眾,靠攏政權,而掌握權力的君王將相亦難免視自由主義者為添煩添亂的眼中釘。

自由主義的各種理論就在這夾縫下慢慢發展出來,而這場拉鋸戰的主戰場,不是英美,而是德法。德國有俾斯麥,法國有拿破崙三世,自由主義者面對高壓強權,只能「又傾又砌」,在不同的政治形勢下,發展出南轅北轍的各種自由主義,例如法國的一直有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成份,而德國由於有俾斯麥建立社會福利制度,於是又分拆出一支包含政府積極干預經濟的自由主義。直至二十世紀初,英美的自由主義者皆深受德法影響,以在當地讀書求學為尚,尚未領導潮流,僅在亦步亦趨。

今天我們對自由主義的印象,跟英美兩國密不可分,與德法兩國扯不上邊。這個歷史錯覺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的政治宣傳,加上戰後成王敗寇的現實,德國被視為落後於時代的極權暴政,英美自由主義者為此紛紛割席。例如美國經濟協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成立於十九世末,創辦人幾乎都是留學德國深受其文化影響的經濟學者,到了一戰以後,協會主席費沙(Irving Fisher)就在其就職演說中宣布「恥與為伍」,勸告同行別再埋首來自邪惡國家的學說,應向更自由、民主的英國學界取經。比德國更早的法國,其貢獻隨着美國國勢上升,也漸漸被消失。自由主義所謂的「英美傳統」,其實是二十世紀政治需要下的產物。

二次大戰前後,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等思潮帶來無比震撼,自由主義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保守的宗教勢力認為自由主義提倡世俗化,離棄神的結果就是極權當道。不少為逃離納粹德國而移居英美的鄂蘭(Hannah Arendt)和史特勞斯(Leo Strauss)等學術明星亦批評自由主義造就了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間接為納粹主義鋪路。因此在冷戰時期,自由主義發展陷守勢,致力跟極權思想劃清界線,避談社會改革、品格操守等議題,聚焦捍衞個人自由、權利、財產。從柏林(Isaiah Berlin)提倡的負面自由(negative liberty),到羅爾斯(John Rawls)主張的無知之幕,都是從這狹義的自由主義出發的政治理論。

封殺特朗普陷尷尬境地

踏入2021年,自由主義的演變還未完結。就像最近特朗普全面被傳媒封殺,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該抱持什麼立場?言論自由的界限,應否由幾間勢力強大的科企說了算?面對為數不少的特朗普支持者,是否可以簡單將其定性為無知暴民,置之不理甚至打壓滅聲?自由主義再一次陷入尷尬境地,且看歷史鐘擺會擺到哪裏去。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