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8日

姚遠 神州視野

中國經濟明年底重回正軌

2020年將被記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環球經濟極度艱困的一年」。一場大型公共衞生危機迅速演變成經濟災難,各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限制社會流動,並停止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在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實施嚴格的禁足令,經濟驟然停頓。幸好,犧牲並沒有白費,嚴苛的對策最終有效地控制病毒,疫情迅速緩解。在政策大幅放寬下,經濟高速重啟,經濟活動強勁反彈,中國勢將成為2020年唯一錄得全年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展望未來,2021年的宏觀前景將以經濟進一步回復正常、疫情發展和官方政策為重點。基於更有力控制新冠病毒及內部自然增長引擎復原等因素,我們將上調增長預測,惟政策正常化則會削減我們的增長預期。

從新冠病毒說起,作為主要影響2020年經濟的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在全球受控,歐洲現時正處於第二波疫情,而美國的第一波疫情從未真正結束,便面臨着新一輪來襲。中國控制疫情的表現較好,雖然自疫情爆發初期以來有零星餘波,但官方和公眾的整體應對行之有效,感染人數遠遠低於歐美國家。

財幣雙策趨正常化

此外,中國在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競賽中一馬當先,共有3種療法正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普遍預期最少有一種療法將於今年底面世,然後在2021年大規模上市。安全有效的疫苗將進一步增強公眾的抗疫信心,加快社會和經濟回復正常。

疫情是導致2020年初經濟前所未見地萎縮的元兇,如非中國政府強行介入,後來的反彈是不可能出現的。在疫情最嚴峻時,政府採取強而有力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維持企業運作。

疫情受控後,政策放寬也大力推動了工廠重開和復工。儘管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財政刺激措施的擴張性較低,但由於經濟援助是在有效遏制病毒之後實施,其成效似乎較佳。

隨着經濟秩序逐漸復原,中國政府已開始收回超寬鬆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近來在注入流動性方面變得較為謹慎,未有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和減息等高調的政策工具,再加上經濟數據好轉,在岸債券收益率已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鑑於貨幣價格回歸中性,預期信貸及貨幣供應量也將緊隨其後,這將會導致2021年信貸和名義GDP增長逐漸趨同,總債務比率企穩。中國央行看起來並不急於因應通脹減緩收緊政策,部分行業(例如房地產)的針對性風險管控可能會加強,以應對日益加劇的金融失衡。

財政政策亦正在回歸正常,中國政府或會從取消部分應急措施開始着手,例如將財政赤字降低至GDP的3%左右,以及取消發行中央政府特別債券。與貨幣政策相比,刺激措施的撤銷過程可能會更加循序漸進及依賴於數據,從而確保若干支持措施繼續發揮效用,緩解不利因素持續對經濟的影響。

2022增長不再被扭曲

綜上所述,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將從今年的2.3%顯著加快至2021年的8%,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的增幅是由基數效應所致。按水平來說,預計在2021年底,GDP將略低於疫情之前的趨勢,反映政策正常化造成官方支持力下降。這個缺口預計將於2022年縮小,屆時趨勢增長率將不受基數效應扭曲,回到5.5%水平。

作者為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及經濟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