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19日

曾國平 經濟3.0

「眾籌」興建明日大嶼?

TOM集團前行政總裁王兟宣布創新公私營合作(PPPP, Popula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計劃,在各大報紙刊登頭版全版廣告,又有一眾商界名人站台開記者會,氣勢強勁,成了輿論焦點。

承接徐家健昨日的分析,我今日打算探討計劃一些實際執行上的問題。

香港人人一股的美好願景

根據網上有限的資料,計劃詳情大致如下:「港人公司」是一間理論上可以由所有香港市民合資擁有的公司,目標為籌集明日大嶼的預期成本1.1萬億元,由一間股本1000億元的公司開始,其中四分之三股權為認股權證,由香港市民一人一股持有,其餘四分之一股權則由一間私人公司募集,對象為主權基金、投資基金等。最後,「港人公司」再發行債券籌集餘下的1萬億元,年利率約為5厘,債券年期為5至15年,明日大嶼就夠錢上馬了。

大家要留意,我說公司「理論上可以」由所有香港市民擁有,是因為香港市民人人有份那部分,不是由市民出錢,而是認股權證,亦即可以固定價格(1萬元?)購買1股。公司整筆1000億元股本,是先要有投資者落注的。若果明日大嶼成本效益驕人,賣地收入超過成本,那股價就會上升,市民手上的認股權證就有價值,但若果明日大嶼成了血流成河的大白象,這購買股份的權利就一文不值了。至於這四分之三資金來自何方,計劃似乎未有說清楚。

計劃預期年利率為5厘,我不知道數字從何而來,只知道很多年後的賣地收入不容易預測,明日大嶼畢竟是一個風險不低的基建項目,而且投資金額異常龐大,1萬億元比一般企業的發債規模高很多倍。債券年利率只有5厘,我認為是太過樂觀了。也許計劃假設公司可以像機管局一樣,有香港政府作後台擔保,可以在市場以較低利率借貸?

另一個相關問題,是政府本身其實有相當財政儲備,就算迫於無奈要發債,由於一直無債在身,其利息成本也一定比「港人公司」要低。為何興建明日大嶼要如此迂迴曲折,有政府錢不用,偏要到市場去籌集較昂貴的資金?

半創新公私營合作?

計劃另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是資金來自私人市場,主要負責執行和外判基建的還是政府。眾所周知,政府近年基建戰績輝煌,超支延誤應有盡有,相信投資者難有信心明日大嶼可以在預期的成本和期限內完成。再者,明日大嶼不是一些做慣做熟的中小型基建項目,而是政府全無經驗的高難度動作,出錯甩轆機會自然大增。試想像當年高鐵以同樣形式「眾籌」,除了企業為了表示愛國情懷而象徵式下注,我相信投資者的興趣會相當有限,難以籌集足夠資金。

徐家健昨日說得好:這個計劃是一個市場測試,只要成功集資,便可印證投資者預期明日大嶼不是倒錢落海。只是以香港政府今時今日的信譽,再參考其難睇的基建往績,我預期計劃倘若真的落實,結果將會是1000億元的股本未能達標,以1對10的巨額借貸希望落空。

不過,計劃雖然難以實行,但好處是可以讓市民參與其中,有望分享土地發展成果,有助消弭普遍的反對聲音。先有公私營合作PPP,再有創新公私營合作PPPP,我認為在現實的各種局限之下,最後落實的會是半創新公私營合作PPPPP,亦即Partial Popula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部分資金來自私人市場,不足的部分由政府用公帑填補,合力為明日大嶼下注。

當然,以上討論只是錢從何來的問題,明日大嶼本身是否值得投資、成本效益是否吸引是另一回事。對於這兩個問題,政府同樣未有答案。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