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10日

曾國平 經濟3.0

亞當史密的歷史空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買了一本以為會看的書,結果看不下去,流放到書架上很多很多年,直至某一日心血來潮,再次打開封塵已久的書,竟覺愛不釋手,難以明白當年為何興趣缺缺。

歷史學者Nicholas Phillipson的Adam Smith: An Enlightened Life是10年前出版的書,當時第一時間買下來,不過翻不到幾頁就已束之高閣。也許是見作者非經濟學出身,內容亦側重《道德情操論》而非《國富論》,無知造成偏見,我以為此書不太可靠,於是就放棄了。

難成傳記的低調一生

10年後,作者已不在人世,我才知道他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專家,亦明白到寫亞當史密寫得好的不一定是經濟學者,於是就把這本硬皮精裝的書從書櫃中「拯救」出來,而且很快讀完。

一般名人傳記都是由童年寫起,從家庭背景到學習生活,藉着書信、親朋回憶等史料組織起來,等到主角成名,就有更多資料可用,描述愈來愈豐富立體。只是亞當史密這個人相當低調,低調到有點偏執狂的傾向,死前燒毀大量文件手稿,朋友間書信往來亦可免則免,其性格亦甚為孤僻,人際關係點到即止,只有在著作出版、成了蘇格蘭著名知識分子後,才勉為其難現身於文藝沙龍社交場合。

於是,我們對他在出生地Kirkcaldy的早年經歷近乎一無所知,其在格拉斯哥和牛津的讀書生活亦僅有零星紀錄。就連他在大學十幾年的講學生涯,以及後來擔任高級稅務官員的行政體驗,也沒有留下什麼官方文件記述。

同樣神秘的,還有亞當史密的樣子。跟其他「由細畫到大」的文化歷史名人不同,亞當史密要等到1787年,亦即他死前的3年,才願意第一次給造像,製成兩個小小的浮雕,亦即今天常見向右看的那個側面形象。

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64歲以前的亞當史密是什麼模樣,而今天大部分的畫作、雕塑,例如維基百科用的那幅壯年肖像,以及豎立在愛丁堡氣勢十足的銅像,都是後來根據有限材料幻想出來的作品。

亞當史密謎一般的人生,根本無從寫起,唯一可詳細交代的就只有他的學術理論源流和發展了。Phillipson此書因而是一本思想傳記(intellectual biography),透過兩本著作和僅有的文稿、課堂筆記,交織出亞當史密整個的研究計劃。

人類科學的宏大建構

《道德情操論》從感同物受、將心比己的同情心(sympathy)推演出公義、道德、品味等規範,《國富論》從力求上進改善生活的自利(self interest或self love)推演出分工合作財富積累,其實只是他寫作計劃的兩個部分,還有兩本著作沒寫出來,一本是文學、哲學、詩歌、修辭的綜合歷史,一本是有關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理論分析。Phillipson稱,這個宏大建構為人類科學(Science of Man),其中心思想,在以人所共有的一些基本渴求、精神和物質生活的匱乏為起點,圓滿地解釋語言、法理、文藝、經濟、道德、政治等所有人類文明制度的歷史發展。

學術大計如此恢宏,未竟全功,除了歸咎於亞當史密執着於修改舊作的完美主義性格(他曾為《國富論》作大量增補,《道德情操論》更是至死方休改了幾十年),更大原因是盛名所累。

《國富論》令他成了廣受關注的學術明星,除了要應付排山倒海飲飲食食吹水八卦的聚會,更在盛情難卻下出任稅務官員,此工作薪金豐厚,但絕非浪費公帑的掛名閒職,一星期有4日要開會,其餘3日亦要處理零碎公務。亞當史密為了這份工勞心勞力,加上社交應酬,生命中最後十幾年根本無暇寫作,隨着母親逝世,健康轉差,亞當史密漸漸放棄了這個計劃,未完成的手稿也通通燒掉了。

有意無意造就「學術工業」

從身世到思想,亞當史密有意無意留下許多歷史空白,讓後世爭論不休。他大概沒有料到,故意不留痕跡、言行點到即止的結果,是造就出一個著作考據翻箱倒箧無休止的「學術工業」吧?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