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25日

管理新思維

【30天免費閱讀】投資估值

統籌:陳志輝教授及中大EMBA課程

主持:徐燦傑、程潔明

嘉賓:潘宏烽(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有限公司.商業及財務工具評估部董事)

徐 徐燦傑   程 程潔明   潘 潘宏烽

 

徐:近日股市熾熱,但如何衡量某股票是否依然物有所值?今天就請來專家談談「投資估值」。Wiley(潘),身為評估師,你怎樣看價格與價值?

分辨價值與價格有法

潘:先參考股神畢非德的看法吧。他說: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價格是你所付出的金錢,而價值是你所得到的東西。股評家會談目標價、止蝕價,這意味價格會浮動,不像價值般實在。

畢非德的老師Benjamin Graham亦有一句名言:價值是秤重,價格是投票。股市每天都有人買賣,最終價格就是由投資者以資金來投票而得出,每分每秒都會波動。但儘管公司的價值也會隨時日轉變,然而就如同我們的體重一樣,正常來說不會在短期內大幅起落。

程:人們買東西自然看重價錢,可是為何價值也值得重視?

潘:我們做事往往要講求價值。例如就讀一門課程,要付上相當學費,可是到底能從中得到多少價值呢?我們正是針對這個價值,才決定是否行動。我效力的第一太平戴維斯,則會為房地產和企業進行估值,協助買家衡量是否值得買入。

有趣的是,價值可以因人而異,例如課程對學生收取的學費固然劃一,但有些學生會覺得課程特別具有價值。然而我們進行資產評估,則有一套評估準則,而不是考慮個別人士的看法。作為評估師,如果該項評估是為了發布財務報告,那評估時就採取財務報告準則。如果是作為交易用途,則通常採取國際評估準則。

估值助發掘抵買對象

徐:可否再談談估值工作的實際用途?

潘:估值的用途廣泛。投資者想知道某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就要先進行估值。如果公司的價值跟股價一樣,那就不大能吸引買家;投資者都希望透過估值,找出物超所值的投資對象。

另外是滿足合規的需要,以前的財務報表採用「成本會計」方法,公司購入的東西有多少價值,就純粹看買入的成本。但現今的財務報表遠為複雜,就某些資產需要定期估計它的巿場價值,那就是採用「公允價值」的方式。這也是我們最主要的工作。

此外,在爭產案裏也要對資產進行估值。

程:上市公司會發表財務報告,透明度較高,市民大眾較能了解它的價值。但中小企的價值又能夠怎樣反映?

潘:上市公司連價錢也較容易掌握,大家看它的股價就知道了。中小企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身價,其中一法是到巿場求售,便能得知它的價格,那也間接反映它的價值。另一個方法就是委聘我們這類專業評估師。事實上我們也經常為尚未上市的私人企業進行估值,那不一定是中小企,也包括獨角獸。

財務報表反映價值

程: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價值,投資者不一定要憑直覺,他還有一些資料可參考,例如財務報表。我們可以怎樣善用?

潘:財務報表是最重要的會計文件之一,列出了公司的資產、負債、盈虧,以及現金流。那都是估值時有用的材料。我常說估值師就像廚師,有上乘的材料,才能做出美好的菜式。

作為估值師,從財務報表我會留意公司是否資不抵債、其資產運用的效益、收入處於歷史高位還是低位。

徐:看財務報表,首先當然會談談資產,畢竟公司值錢與否,也看它是否擁有資產,而資產有不同種類。

潘:首先是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那是能觸摸得到的,例如香港最值錢的磚頭。這類資產除了住宅,也有商廈、廠房、機器、存貨、原材料。此外,公司也會擁有現金,以及一定的財務投資,那也屬於有形資產。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雖然無法觸摸,但它們也能帶來經濟效益。有許多市值上萬億元的科網公司,打開它的財務報表,雖然有形資產不多,但仍會看到無形資產,那包括專利、商譽、品牌、秘方、客戶關係等。

可是,視乎會計準則,無形資產不一定能夠列於財務報表。自行生產的無形資產往往不能納入,而從外界購入的卻可以列出。儘管財務報表沒有收錄,但我們評估師可以把它們評估出來。

程:資產固然重要,但負債也不容忽視。

潘:對。以香港人最熟悉的物業為例,它許多時候都以公司名義持有。為這些公司估值時,資產往往就是那項物業,而負債則可能是按揭。兩者相加便可得出淨資產,那就類似公司的價值。

此外,一些較複雜的公司可能有許多潛在的隱形負債,包括公司擔保、訴訟、對賭協議等。那不是會計師失職,而是會計準則並沒有要求把這些債項納入財務報表,那也需要委託估值師去進行評估。

徐:現時許多新經濟公司均沒有多少實際資產,擁有的多是無形資產。然而它們的股價不斷上升,我們要如何衡量是否值得買入?

潘:科網股或醫藥股多被稱為「輕資產」公司,賬面上負債不多,因花費可能都來自股東的自有資金,而財務報告準則又不能列出某些無形資產。它們暫時亦沒有盈利。結果它們的賬目像是一無所有。

那就得評估它們的盈利前景。現時它們投放了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到底未來能否帶來盈利?某些「輕資產」公司的估值很高,那正是着眼於它的潛在收益。例如有的電動車公司雖然跡近虧損,但股價卻不斷倍升,那仍是源於投資者評估它未來的收入可觀。

整理:謝冠東

 

*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2-4pm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 節目預告:9月27日改播《與CEO對話》;嘉賓: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