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16日

鄂志寰 神州內外

疫後國際經濟金融四大新特徵

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有四個重大變化,其一是急速演變的新冠疫情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突發因素,目前疫情發展反覆,經濟衝擊仍未見底,全球經濟板塊結構性調整仍在加速;其二是疫情的全球傳播,限制社交距離等控疫措施對國際貿易和人員往來的影響逐漸長期化,嚴重衝擊國際貿易和投資等活動,打破現行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實體經濟舉步維艱;其三是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面臨下行壓力,普遍出台寬鬆貨幣政策和大規模刺激性財政政策,國際資本泛濫,積聚金融風險;其四是從長期視角看,全球化已經進入轉折期,未來發展方向不會走向歷史的終結,但貿易保護主義的破壞性不容忽視。

一、全球經濟板塊結構性調整

疫情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9%及5.4%,2020年大部分經濟體將陷入嚴重衰退,只有個別經濟體維持輕微增長,美國GDP減少8%,歐羅區GDP萎縮10.2%、日本GDP倒退5.8%,俄羅斯、巴西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可能出現深度經濟衰退。

今年首兩個季度各主要經濟體實質GDP年增長率差距更加顯著,美國分別為0.3%和-9.1%,終結了自二次大戰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期,歐羅區為-3.2%和-14.7%,日本為-1.8%和-9.9%,中國內地為-6.8%和3.2%。預計三季度逐步復工復產,全球經濟可能出現反彈,但疫情尚未受控,經濟總體規模仍低於疫情前水平。

二、全球貿易和投資較長時間內難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引發全球需求和供給同步收縮,導致國際貿易、投資活動停滯,疫情及控疫措施切斷人員和貨物的跨國流動,持續影響國際貿易環境和投資增長,打破現行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影響全球營商環境,破壞全球化發展的基礎。

今年6月,世界銀行、IMF和經合組織(OECD)分別更新全年貿易預測,認為全年貿易將挫11%到13.4%,世界貿易組織在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中預測,全年國際貿易將下滑13%至32%。在跨境直接投資(FDI)方面,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近發布的預測認為,今年全球FDI將下降30%到40%,2021年可能在今年的基礎上繼續下跌5%到10%。

三、全球經濟高度依賴宏觀政策刺激,債務積累增加金融脆弱性

當前海外疫情仍在持續,美國、印度確診繼續高速增長,歐洲夏季度假潮引發新一波疫情,日韓疫情重現上升勢頭,美國、歐羅區、日本等普遍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導致政府債務急劇攀升。

在疫情初起階段,全球美元流動性一度抽緊,引發新興市場美元荒和金融動盪。長期來看,美元資產低利率,歐羅及日圓資產負利率將持續主導金融市場活動,也將改變資本流動全球配置模式。

疫情之下,全球主要央行採取更大幅度的減息和放寬借貸等措施應對經濟衰退,引起全球債務規模加速攀升。國際金融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球債務總額達258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331%。國際資本泛濫積聚金融風險,債務積累可能引發系統性危機,增加金融脆弱性。

四、大國博弈常態化,國際競爭推動全球經濟進入多極發展新階段

疫情引起史上罕見的深度經濟衰退, 企業倒閉和失業攀升加劇社會動盪,進一步拉大社會收入差距,給普遍民眾帶來整體福利損失,也令2008年以來長期經濟低迷導致的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情緒再度高漲。

在各國抗擊疫情的同時,部分美歐政客為掩飾自身應對疫情不力,祭起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大旗,把高科技和金融行業作為貿易戰的主戰場,加大全球範圍內對跨境投資和收購的限制。美國對中國發動的新一輪貿易戰和科技戰,短期看有特朗普為11月美國大選造勢的考慮,但是,也意味着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及其全球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最大威脅。

無論特朗普是否連任,針對中國並尋求與其他國家「抱團」打壓中國正在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和長期戰略。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已經成為全球系統性風險因素。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