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25日

徐家健 經濟3.0

奇斯洛夫斯基的幻愛

在戲院再一次被關閉前,看了《幻愛》。完場後,同行的小友問:happy ending是真還是幻?我一時答不上來,腦海裏念念不忘的是另一段幻愛。

波蘭,1988年,爆發工人大罷工的那一年,導演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在國家制度崩壞的邊緣花了10萬美元拍攝一套10集的電視劇—《十誡》(Decalogue)。顧名思義,每集故事以聖經十誡中的一誡借題發揮。第六集,是關於「毋行邪淫」(Thou Shalt Not Commit Adultery)的一個愛情故事。原本一小時的電視劇,加長版成了較多人看過的電影《情誡》(A Short Film about Love),這是我看過最能觸動我的愛情故事。念念不忘的兩個結局,電視版的很幻愛,電影版的也很幻愛。

念念不忘《情誡》的結局

拿《情誡》跟《幻愛》相提並論,不是以大欺小,這是我對《幻愛》的肯定。奇斯洛夫斯基是上世紀最佳導演眼中的最佳導演,寇比力克便曾以the only masterpiece I can name in my lifetime去形容《十誡》。這上世紀唯一傑作中的愛情故事有兩個結局:電視版結局,男主角為情自殺康復後,女主角跑去他工作的地方找他,他只冷冷地拋下一句:「我不再偷窺你了。」電影版結局,據說導演應女主角要求,改為男主角為情自殺後從醫院返家休息,女主角去探望他時,他正在熟睡,透過原本用來偷窺自己的望遠鏡,她看到自己屋子裏正上演着一幕男主角安慰她的幻愛。

第一次看電視版《情誡》,結局是震撼的。後來看電影版的,沒有這個感覺。我比較喜歡電視版的結局,那是一個令我念念不忘的結局。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幻愛》的結局是《情誡》電視版的結局加上電影版的結局:男主角在現實世界先拒絕了女主角,女主角再幻想與男主角愛火重燃。把兩個經典結局加起來,一加一效果卻少於一。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幻愛》抄襲《情誡》,我只希望創作《幻愛》的有心人想想,為什麼《情誡》電影版更改結局時,導演刪去了男主角拒絕女主角那場戲?

以戲論戲,電視版的《情誡》比電影版的好看一點,電影版的《情誡》又比《幻愛》好看得多,結局的安排只是原因之一。

作為觀眾,《幻愛》之所以未能深深感動我,主要原因是影片沒有讓觀眾明白男女主角究竟是怎樣的人。未能投入他們的世界,我們亦無法理解男的為何從愛到不愛,女的又為何從不愛到愛?除了結局,《情誡》與《幻愛》的設定和拍攝其實還有太多值得比較的地方。《情誡》裏,沒有戀愛經驗的年輕男主角愛上曾經滄海的中年女主角。這種「愛」是從男主角對女主角透過窗外偷窺培養出來。嚴格來說,男主角這種「愛」是一種病態的執迷,也算一種幻愛,「人間根本沒有愛情,一切都只是為了性」卻是女主角的愛情觀。愛與不愛,都是一種病。從男女隔窗傳情、男主角初試雲雨、女主角由憐生愛、男女角色對調,到最後幻愛的結局,這一切似曾相識的經典都在《幻愛》再次重現。

向《情誡》的幻愛致敬

相識但不相同的還有,《幻愛》取景屯門,但男女主角的談吐舉止就是欠一點屯門味,因此屯門沒有令觀眾看得更投入;《情誡》取景Dzika,導演沒有要求觀眾熟悉這個地方,它的地理優點是close shot之下讓觀眾看見一個沒有出路的城市。《情誡》的男主角是個郵局小職員,早上還兼職送牛奶,長期寄居在朋友母親的家,從他與同事和朋友母親的互動,令觀眾容易相信他是個典型宅男;《幻愛》的男主角是位小學老師,無親無故又患有思覺失調,除了這些硬資料,片中沒有透過戲劇去讓觀眾了解男主角的為人。他是一個病人,但導演希望觀眾去同情還是喜歡這個病人?

更大的挑戰,《情誡》和《幻愛》的兩位女主角都分別對男主角強調過自己的不好。《情誡》那段感情,最後安排男主角自殺,讓觀眾容易接受男主角忽然不愛和女主角由憐生愛。《幻愛》的女主角比《情誡》的更不討好,因為她除了像《情誡》的女主角一樣不相信愛情,她還經常出賣愛情去換取私利。一段關係,男主角未見付出過很多,女主角後來的忽然付出,觀眾不易理解,導演又怎樣期望觀眾會珍惜這段關係?是的,這樣的一段感情,既非兩小無猜,亦不蕩氣迴腸,《情誡》電視版的結局,男主角在自殺之後決心戒掉對女主角的幻愛,是無奈但又最令人信服的處理。

余家強說得好:「基於撐本土、撐顏色、撐平權、撐弱勢社群,不少水平未達標的作品被過度吹捧。」是的,我們都希望香港影視復興,但我們都不願意誇大。余兄指出公論認為《幻愛》對白稍弱,卻體諒它預算有限。《幻愛》對白稍弱我不反對,《情誡》相比之下對白甚少,鏡頭及配樂卻很會說故事。《情誡》的預算又怎樣?不要忘記,那是共產政權下一部低成本製作!關於《十誡》,奇斯洛夫斯基在一次訪問時憶述:We totally eliminated politics as a subject. We considered it as something of no importance. We knew it was important, but could do nothing about it, so we decided it wasn't important at all.

假如以《情誡》為標準,當今絕大部分愛情片都不易達標。向寇比力克眼中的「唯一傑作」致敬,《幻愛》卻絕對是香港人有心之作。撐本土、撐顏色、撐平權、撐弱勢社群,更要撐質素,今天香港電影工業面對的經濟及政治環境,應該不比八十年代共產制度下的波蘭惡劣。

作者為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