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23日

孫明春 金融協會

不要與聯儲局作對

3月下旬以來,美股在暴跌之後出現了V形反彈,也反映了聯儲局「無限量寬」政策給投資者的激勵。俗話說:「不要與聯儲局作對(Don't fight against the Fed)!」許多投資者都是被這句話所鼓舞,在聯儲局推出「無限量寬」政策之後,迅速忘卻了數月前美股屢次熔斷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再度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防踏空之旅」。

的確,金融市場的投資者與聯儲局作對是不明智的選擇,尤其是約十年前應對金融海嘯的「量化寬鬆」政策出台之後。這次聯儲局更直接明言「無限量寬」,並立即用實際行動向市場證實這一點:在短短3個多月裏,聯儲局將其資產負債表從4.2萬億擴大到7.2萬億美元,增幅達3萬億美元,超過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英國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8萬億美元)。

改善實體經濟勝算不大

不過,此次「無限量寬」卻面臨更龐大、更可怕的對手:實體經濟。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聯儲局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來迎戰一場因金融機構破產倒閉帶來的流動性危機和金融條件緊縮,成功地避免了將實體經濟拖入曠日持久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今天聯儲局所面臨的則是新冠疫情衝擊所導致的金融市場暴跌、流動性危機,以及實體經濟因防疫隔離而出現的驟然停滯。目前看「無限量寬」已化解了金融市場暴跌與流動性危機,或至少贏了第一個回合,但就改善實體經濟表現而言,其勝算似乎不大。

雖然投資者都在憧憬美國經濟重啟和之後的復甦,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成功地研發出疫苗或有效的治療手段之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復甦會相當坎坷。一方面,一旦經濟重啟,疫情大概率會捲土重來,很有可能迫使美國經濟再次陷入停頓;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大規模的失業和收入流失衝擊之後,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企業與家庭破產、銀行壞賬上升、金融體系遭受創傷都是難免的。再加上近期美國國內治安混亂,社會動盪,總統大選在即,中美關係撲朔迷離,很難想像企業家或跨國公司會在當前形勢下擴大投資、增加僱員。因此,期待美國經濟在今年底甚至明年中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是很不現實的。

放眼全球,新冠疫情非但未減緩,且在加速。截至6月22日,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900萬,超過47萬人死亡。雖然疫情在歐洲發達國家已暫時得到控制,但在巴西、俄羅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卻有失控的跡象。

美國是個「大國經濟」,但全球整體經濟影響仍不容忽視。尤其是一批新興市場經濟體如因衰退而出現滙率貶值、償債困難、金融危機的話,作為債權人或投資者的美國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也必然被殃及,對本已脆弱的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來說都將是雪上加霜。

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的投資者若選擇不與聯儲局作對,就意味着他們要與實體經濟作對。如果聯儲局在與實體經濟的戰役中敗下陣來,投資者的勝算又有多大呢?如果聯儲局在與實體經濟的這場戰役中不擇手段、變本加厲,很可能加劇世人對美元價值和地位的擔憂。果真如此,聯儲局的「無限量寬」政策很可能得不償失。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向來是機會主義者,屆時他們真的不會與聯儲局作對嗎?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