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6日

廖群 華夏視野

內地經濟疫後回歸潛在軌道

很多人開始擔心疫情後內地經濟的走勢,特別關注經濟將會回歸「常態」,抑或進入一個「新常態」。筆者的觀點是與其糾結於「常態」或「新常態」,不如更為準確與直接地說,相信會回歸至其潛在增長軌道,即由其增長潛力決定的發展軌道上。

始於去年12月並於今年2月達致高峰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內地首季度經濟,導致當季GDP負增長6.8%,為有紀錄以來最差。重創的直接原因,是前所未有的全國性人流與物流的封鎖及其他超強的抗疫措施。實際上,至3月中內地本土疫情已大致受控,大部分地區隨之開始放鬆封鎖及其他抗疫措施。結果,國內需求與供給已逐步復甦,大多數經濟指標4月份跌幅明顯收窄,5月份反彈加快。可以指望隨着內地疫情進一步平息和全球疫情緩解,在政府寬鬆政策的支持下,供需兩方的復甦步伐都將加快。

更重要的是,筆者相信,一旦疫情在國內與全球都真正平息,內需將回歸至其潛在的增長軌道;「報復性消費及投資」將在疫情的威脅完全消失後出現,並一直持續至達到消費與投資的潛在水平為止。

潛在經濟增長難扭轉

這一信念源於三方面。首先是常理,即就像一位年輕患者大病後痊癒是常態一樣,一個成長中的經濟體受重創後復原應是常態。對此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異常特殊,百年不遇,會對任何經濟體,包括成長中經濟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從而降低其潛在經濟增長率。對此筆者不敢苟同。的確,此次疫情不同以往,將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但起碼從近代、現代經濟史來看,尚沒有疫情改變一個成長中國家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從而扭轉這個國家命運的先例。疫情持續時間長將推遲經濟復甦的到來或減慢復甦步伐,但不應該改變復甦最終能夠達到的高度,即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水平。

第二是對於內地經濟尚屬年輕,仍在成長中的判斷,即內地仍是一個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人均GDP只有發達經濟體的四分之一左右,因而仍有經濟擴張與升級的巨大潛力。對此判斷有些人也有疑問,但筆者是堅信的。由於這是一個需要很大篇幅論證的議題,就不再這裏展開論證了。

第三是對於改革效應的期望,相信疫情後政府將在一些改革仍未完成的領域,包括國有企業、金融市場及區域發展等,推出更為深入與擊中要害的進一步體制改革,這將大大加速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潛力的釋放。

至於外需,應該承認,疫情後內地面臨的挑戰將加大。其中兩項最大且相關的挑戰,一是中美經貿脫鈎,二是全球產業鏈加快移出內地。

中美經貿脫鈎雙輸

的確,疫情以來中美關係快速轉差,今後進一步惡化在所難免。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中美經貿聯繫完全脫鈎,因為這對於兩國及全球都是災難性。內地當然將受到重大打擊,但美國的經濟利益也將嚴重受損,進而大大拖累全球經濟。中美經貿聯繫是互利互惠;否則也建立不起來,而這聯繫完全切斷,即完全脫鈎,對雙方來說將意味着所有利與惠的消失。

至於中美經貿聯繫的結構與規模,首先,雖然結構上不平衡,即內地對美國在商品貿易方面是大幅順差,但在服務貿易與在對方國家運營企業的銷售方面是顯著逆差,整體上看是大致平衡的,即內地對美國(商品出口+服務出口+在美企業銷售收入)與美國對內地(商品出口+服務出口+在華企業銷售收入)在總量上是大體相等。所以不脫鈎是雙贏,脫鈎是雙輸。市場估計,此總量在7000億至1萬億美元之間,不可謂不巨量。

疫情後全球產業鏈進一步移出內地的趨勢也有可能增強,即更多外國企業基於生產安全的經濟性考慮或追隨美國的政治性考慮,將加快把工廠從內地遷回本國或遷至成本更低、或政治上不那麼敏感的國家。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趨勢事實上10年前就已開始,可在此後的10年間,內地的商品出口與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商品出口與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卻分別從9%和13%增加至13%與31%。

這似乎難以置信,但卻是歷史事實,起碼意味着產業鏈遷出內地的趨勢遠沒有很多人曾經預期與一些人如今仍然想像的的那麼強勁。筆者是「人是決定性因素」理念的信奉者,認為內地能取得並保持全球產業鏈主導地位的關鍵性成功因素,是在成本與質量之間取得卓越平衡的內地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此因素都將存在並繼續起關鍵性作用。只要經濟性而非政治性思維主導,相信對大多數企業來講是如此,都將發現內地仍然是全球產業鏈的最好所在地。預計疫情後全球產業鏈出現急劇變化有可能被再次證明是不可靠。

鑑於上述理由,這兩大挑戰並非不可克服,預計中央政府將推出新一輪更為有選擇性與策略性的對外開放,即從國家/地區、產業、企業群、產品及項目等各個維度來重新定位與尋找開放對象與市場,該開放的保持開放或加大開放,不該開放的保持關閉或撤回開放。這不但將緩解兩大挑戰的負面影響,而且有可能將它們轉為新的機遇。

如果疫情完全平息,隨着內需復甦至潛在水平和外部挑戰被化解,內地經濟將從明年開始回歸至其潛在增長軌道。即使中美關係完全脫鈎和全球產業鏈產生劇變,這一回歸將被推遲但不可能被阻止。當然,若疫情反覆拖至明年甚至更後,此回歸也將不得不被推遲。那麼下一階段內地經濟的增長潛力如何呢?在已經歷了長達40餘年與高達9%以上的年均增長後,內地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潛在增長率為4%至6%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這就是內地經濟今後20年的增長潛力。而企穩於中高速,則源於由內地勞動力具備國際競爭力所決定的中國強健經濟基本面。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