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8日

華菁Debate

中美經濟脫鈎違互利共贏本質

本期話題繼續圍繞中美經濟「脫鈎」有無可能性,上期分享了4位來自傳媒、投資、基金及消費等不同行業的在港青年展開討論,這一期分享其餘4位的意見。

產業互補 關係密切

燕妮觀點:中美經濟「脫鈎」短期內實現可能性很低。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政治意識形態、軍事安全及經濟等議題上時有摩擦,衝突不斷,包括香港內部問題也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焦點。如此的對立,讓世界相信中美經濟「脫鈎」是在所難免的事。但是這些博弈都是籌碼性、工具性的,美國引起諸多爭端,目的無非是希望在談判時擁有更多籌碼。

不過,美國方面也非常清楚,經濟「脫鈎」將會給兩個國家都帶來損失,雙方在經濟和商業上關係密切,已形成產業互補、深度融合的利益格局,互惠互利。

另外,中美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脫鈎」後將會影響世界經濟局勢,造成國際市場混亂和金融市場動盪,這必定不是各利益相關者期望的情況。因此,我認為中美經濟「脫鈎」在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很低。我們期許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同時也為實現中國偉大強國夢而不斷努力奮進。

關心觀點:中美一定程度的「脫鈎」對中國並非全然是壞事。

貿戰升級 兩敗俱傷

近一年多以來,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反映過去40年彼此愈來愈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的大國關係正在發生局部「脫鈎」。這種逐步、部分「脫鈎」已有明顯的訊號。

貿易戰逐步升級,兩敗俱傷效應顯現。從美方出手打擊華為和中興(00763)開始,中國高科技公司被美方以各種理由列入「實體清單」,對外業務往來受到很大限制。金融戰陰霾浮現,兩國金融融合受阻。美國多個媒體報道,白宮正在考慮限制所有的美國對華投資,這被認為是美國「鷹派」致力於對華「脫鈎」的新舉措。

如果做好準備,一定程度的「脫鈎」對中國並非全然是壞事。在經貿上,中美之間的互補互賴互存曾經被視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經貿適度「脫鈎」,將有助兩國調整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中國應當轉向更多依靠內需,美國則要回歸實體經濟。

技術上,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鈎」,或許會放慢中國「超車」的節奏,但阻擋不了其技術進步,前提是內地能夠保持一個開放寬鬆、鼓勵創新的環境。金融上,「脫鈎」將會喪失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切斷中國與美元體系的聯繫,促使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依存度高 弊大於利

張弓觀點:中美經濟依存度高,經濟「脫鈎」對雙方均弊大於利。

中美建交40年以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及互惠互利的關係早已形成,雙方經濟脫鈎勢必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引發國際市場動盪,且無疑與自由經濟競爭的規則相違背。中國企業仍舊不斷進軍美國市場,不難看出中美經貿合作已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趨勢。中美經貿合作和財經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應本着建設性的態度來尋找解決辦法,以智慧把握彼此關係。

趙燦觀點:經濟「脫鈎」只能作為貿易談判籌碼,實現的可能性很低。

在美國一些人眼中,中美貿易是一樁賠本買賣,鼓吹中美經濟脫鈎,彷彿重回冷戰時代的邏輯。

然而事實卻是:中美雙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領域廣泛,中美經貿合作本質上是雙贏的。僅2017年,美資企業在華收入就超過7000億美元,利潤逾500億美元。2009年到2018年,美國對華出口支撐逾100萬美國就業崗位。

如今幾乎所有製成品都是全球產業鏈的產物,中美兩國是打斷骨頭連着筋。如果沒有政治干預,全球的資源向最有效地區和行業流動是自然的市場規律。政府用強硬手段扭曲市場資源的有效利用,必會在全球經濟高度交融的時代,給自己國家造成嚴重損失。

因此,經濟脫鈎只能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雙方都會盡力避免。在互聯網時代,資訊和資源流動融合是無法逆轉的大趨勢,雙方在各方面的較量也不會停止,但重建一個類似冷戰時代的區域性環境是不現實的。

之二.全文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