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5日

徐家健 經濟3.0

精準抗疫的經濟邏輯

短短一星期,由「佛系抗疫」到「英式封城」,英國首相約翰遜的抗疫政策,有人狠批轉軚後知後覺,亦有人盛讚手段老謀深算。這是香港輿論界的悲哀,從未認真討論過「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背後的經濟邏輯。不是沒有例外,欄友梁天卓寫過〈英國「群體免疫」政策的社會成本〉便估算過其政策成本可高達9.5萬億港元,本人亦寫過〈佛系控疫屬「壓平曲線」一部分〉,意圖比較「減緩」(mitigation)和「抑制」(suppression)兩類控疫措施的成效。關於「群體免疫」,當時只略略提到:英國政府和研究報告都有提及的「群體免疫」,就是要為第二波疫情周期再起時作好準備。

說過了,一個世紀前的西班牙流感,殺傷力最大的不是第一波,而是第二波。今天再寫,是因為新冠肺炎在香港有再度社區爆發的危機。

抗疫比疫症更毒?

本地輿論少有分析「群體免疫」,《紐約時報》最近卻刊登了一篇名為Is Our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Worse Than the Disease?的文章,作者卡茨(David L. Katz)是美國一位著名的醫護界專家。開宗明義,卡茨提出精準抗疫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抗疫方法。

一般流感,病情嚴重的主要是長者和兒童,而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則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是高危一族。新冠肺炎高危人士集中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不是說年輕人沒有感染風險,但從南韓和鑽石公主號得出比較全面的數據顯示,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以外的感染病例,健康風險是不大的,在傳媒看到有年輕人感染後死亡,絕非一概而論的現象。

基於這些比較全面的數據,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約1%。由於兒童並非高危一族,製造群體免疫時,便不用考慮把長者和兒童同時隔離這執行上比較困難的做法。由於新冠肺炎傳染性高,在醫療設施有限的情況下精準抗疫,對健康風險低的人士佛系一點,其實是把資源集中處理高危一族,合乎經濟學上成本效益。更重要的考量是,從成本效益角度看以下一連串問題:

If we succeed in slowing the spread of coronavirus from torrent to trickle, then when does the society-wide disruption end? When will it be safe for healthy children and younger teachers to return to school, much less older teachers and teachers with chronic illnesses? When will it be safe for the work force to repopulate the workplace, given that some are in the at-risk group for severe infection?

When would it be safe to visit loved ones in nursing homes or hospitals? When once again might grandparents pick up their grandchildren?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answers, but the most likely one is: We just don't know. We could wait until there'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 vaccine or transmission rates fall to undetectable levels. But what if those are a year or more away? Then we suffer the full extent of societal disruption the virus might cause for all those months. The costs, not just in money, are staggering to contemplate.

停工或封城等抑制控疫措施,有其可能比病毒本身更毒的社會成本。長貧難顧,單靠這些抑制控疫措施,控疫的成本長期來說社會是承受不起的,今天中國製造業急於復工便是一個實例。在有效疫苗或醫治方法出現前,在新冠疫情第二波出現前,控疫時有「群體免疫」的考慮,才是全面及負責任的政策分析。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