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3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內銀業四面楚歌

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尚未出現,劇情發展仍是主宰港股後市一個重要不確定因素。不過,從迄今已知情況可見,內地銀行業不論經營環境以至股價前景,都首當其衝受到巨大的壓力。今次筆者試從多個角度與讀者探討這課題。

隨着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內地銀行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持續轉壞,甚至用「四面楚歌」形容當前形勢,也不為過,其股價前景亦不容樂觀。當中由疫情衍生對內銀的衝擊,可以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一、經濟下行壓力再度增大

受到疫情肆虐打擊,內地企業產能明顯收縮,經濟活動不是近乎停擺,便是只作有限度運作,經濟下行壓力再度擴大已沒有懸念,只是程度上究竟多嚴峻而已。

當然,是次疫情最終對全年內地整體經濟帶來多大的破壞,還要視乎疫情發展何時完結,但普遍預期今年首季GDP增長,勢出現斷崖式下挫。

根據彭博向32位分析員(經濟師)搜集對中國今年首季增長的預測,得出的平均值為5.5%,個別分析員甚至預測增幅少於4%【圖1】;全年計算,增長預測均低於6%。銀行是百業之母,經濟表現不濟,意味銀行經營環境困難,盈利前景(及其股價走勢)也難以樂觀。

2018年初,在中美貿易戰拖累下,分析員對四大國有銀行每股盈利預測已下調7%至13%不等;本來隨着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盈利預測下行的趨勢於去年第四季已有喘穩的跡象,今年甚至有望重拾增長。不過,經歷疫情洗禮,相信稍後其盈利預測數字有下調壓力和空間,間接令其股價受壓【圖2】

二、呆壞賬/不良貸款進一步飆升

內地宏觀經濟前景黯淡,對內銀資產質素自然有直接影響,呆壞賬及不良貸款今年來進一步攀升可以預期。事實上,人民銀行去年底發表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曾向4400多家大中型商業銀行進行了一次壓力測試,壓測最壞情況是假設GDP增長為4.15%。結果顯示,全國有586間(即比重逾13%)被評為高風險(其中一間銀行甚至風險評級為D,即有倒閉可能)【圖3】

換言之,若然今年內地經濟下滑的情況,接近分析員預測下限範圍(亦相當於人行壓力測試假設水平),意味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將顯著飆升,個別實力較弱的內銀將面對能否存活威脅。換個角度看,不少內銀企業不良貸款水平很大程度對內地經濟表現呈甚高敏感度。

當然,銀行不良貸款數字最終會飆升至哪種水平,還要視乎疫情發展持續多長時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延的時間愈長,對內銀資產質素愈為不利。

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預測,如當前疫情較長時間維持緊急狀態,或可能導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飆升兩倍以上至約6.3%水平,即相當於不良貸款增加5.6萬億元人民幣!

三、資金鏈趨緊絀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不少企業流動性相形見絀。根據近期清華大學一項對近千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85%的企業手頭現金無法維持營運超過3個月。此外,正如上周本欄分析,今年內地企業再次面對償債高峰期,對資金需求十分殷切。

根據彭博編製數字,今年首季將有高達1.7萬億元人民幣的在岸企業債到期,較去年同期多出千億。不過,經濟前景向淡,企業預料會更為依賴銀行渠道融資(獲得資金);當然,人行稍後預料將大規模放水,緩和市場資金鏈緊絀情況。

然而,在「政策貸款」下,內銀資本質素進一步轉差同樣可以預期。值得留意的是,若然不良貸款率明顯飆升,預料亦對內銀資本充足率帶來負面影響,反過來加重配股集資或舉債等的壓力。

四、人民幣貶值壓力

在當前宏觀劣境下,人行短期內透過不同貨幣政策手段,包括:公開市場操作、降準和減息等,進行「大水漫灌」,緩和當前資金緊絀和經濟下行壓力,應沒有太大懸念。這個政策取向勢為今年人民幣帶來沉重壓力,尤其美元近期已有再度轉強跡象。

從近數年人民幣兌美元與內銀股指數(註:內銀股指數是由市值最大5間內銀股,以市值加權法編製而成)拼圖可見,兩者走勢十分吻合【圖4】。換言之,若然人民幣一如預期出現較顯著回吐,預料內銀股走勢也難樂觀(儘管目前內銀估值已十分便宜,大型國有銀行平均市賬率不足0.7倍)。

總括而言,銀行是百業之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下,內銀行業經營環境更見困難,預料不良貸款/呆壞脹將大幅抽升,並削弱內銀資產質素。由於預期人行將大力「放水」,緩和當前的形勢,惟這對人民幣、進而內銀股價勢構成壓力。今年內銀股走勢未許太樂觀,甚至會跑輸多個板塊。

信報投資研究部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