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18日

譚嘉因 解牛集

早習AI技能 保障未來就業

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11月初在北京舉行的「2019全球科技發展與治理國際論壇」上指出,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將對就業產生巨大衝擊。

他在出席論壇的主旨演講──《AI發展與就業結構的演變》中強調,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愈來愈多勞動人口將從工業和製造業環節轉職到其他領域,部分人的就業機會不僅為自動化的機器所取代,而且高端人才對社會的作用愈來愈強,使高端人才與低端技能勞工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收入分配不均衡將對社會產生影響。

面對如此一個發展嶄新的社會局面,我們的確需要在經濟學和公共政策領域及早作出研究和應對。

隨着互聯網和資訊科技突飛猛進,在勞動力市場,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取代人手,這個趨勢已告浮現,並以快速步伐改變企業組織生產的結構、商業模式以至就業市場的形態。可以說,從政府施政到個人就業前景和選擇,都難免受到這股新科技浪潮的影響,需要作出應變。在AI時代培養人才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社會對AI時代來臨應變政策最核心的部分,不容忽視。

大數據提升測準能力

從科技發展角度看,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全球第一款微處理器面世後,科學與技術發展以驚人速度推進。我們熟悉的文書處理器、蘋果電腦、微軟、互聯網、谷歌、臉書、自動駕駛、3D電影、三維晶片等等,於短短三四十年間相繼面世,一波一波的創新,改變了社會的面貌。

目前的人工智能,其算法通過分析大量數據,能夠歸納出人類的行為規律,從而可以在廣泛的社會應用領域作出精確分析和預測,甚至也能夠細緻地協助企業家作出更有效的商業決策。

現時AI不僅能夠透過分析大量數據協助人類作出決策,甚至演算法也朝着具決策解釋力(AI Interpretability)的方向發展,如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能力已成為AI領域的前沿研究,其發展趨勢和商業應用前景愈來愈受到各方重視。

低端工種面臨淘汰

隨着5G技術的應用,其強大數據採集和分析的能力,無疑可以為AI帶來更強大的工作潛能,使AI在機器學習和指令設計過程中,創造出更多樣、更優質、也可以更具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換言之,在目前AI大潮流下,創新不僅僅是促進了科技發展的突破,而更多在於與其他技術領域或場景(senario)的結合,取得更多、範圍更廣闊、應用更多元化的創新結果,形成1+1大於2的效果。

如今在醫療上應用AI技術已並不令人覺得陌生,利用這些智能技術去協助醫生作出診治判斷(例如診斷是否患了腫瘤),通過AI的演算法,醫護人員可以從輸入因素裏,如體溫、血壓等,發現那幾個因素的組合,更容易導致出現腫瘤病,並列示出判斷的理由。在醫療上應用AI,只不過AI技術應用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在製造、管理、醫療、教育、交通運輸等領域,AI技術亦可大派用場。

面對AI的廣泛應用,周小川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到人工智能取替人力工作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關注。看深一層,問題可以分開兩方面來談。第一,是社會擔心人工智能催生機器取代人手的憂慮,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勞動力密集或低端技術的工人或將失去工作的機會。第二個問題更為根本,即新技術或新就業技能人才的培訓問題,這個層面牽涉到在學校或在職的教育。

其實,早於2016年12月底,美國白宮已發布了一份《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 December 2016)。報告指出,由人工智能所催生的自動化,有助提升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推動美國經濟增長,以及成為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希望所在。

《報告》建議,因應新形勢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培育更廣泛和更多樣化的人工智能勞動人口;與此同時,基於未來低端技術的工種逐步減少,決策者有必要制訂提高人民基礎數學能力的培育,在教育領域進行投資。由此可見,對AI時代來臨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必須及早防範。

85%新職位尚未誕生

然而,雖然人力密集或低技術含量的工作機會可能消失,但AI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可以製造出新的工作崗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16》(WEF Reprot 2016),當前就讀小學的學生,未來會從事的職業工作目前還未存在,是有待形成的新工種。

另據「未來學會」(Institute for the Future,IFTF)發表的報告──The Next Era of Human-Machine Partnerships,在2030年就業市場的工作崗位,有85%目前還未創造出來,可見雖然勞力密集或低端技術的工作崗位遭自動化所取代無可避免,不過,新技術卻可以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因而只要有準備、包括在教育上做好培育工作,讓勞動人口能夠掌握新工作的技能,都可以在新的勞工市場找到就業機會。

科大提供設AI選修科

順帶一提,筆者供職的科大商學院最近公布與Mirosoft合作,推出設有人工智能選修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該選修科是採用Microsoft全球人工智能商學院的網上教學內容,涵蓋四個單元,包括「定義AI策略」、「建立AI就緒文化」、「AI商業責任」及「企業管理層須了解的AI科技」。

由於AI愈來愈普及,在商業上的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因此公司管理層應對新科技有所了解,參詳從中可以帶來什麼商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提升公司的營運效率?這些問題,都需要公司管理層「與時並進」。事實上,對時代新科技的發展──尤其是AI大趨勢缺乏認識,很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陷於劣勢。

無可否認,AI技術已成為企業提升營運效率和尋找新發展機遇的重要工具。據Microsoft與調研機構IDC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87%企業表示未來會優先協助員工學習新的技能,但可惜逾七成公司都未開始推行相關的培訓,可見培訓員工掌握技術含量高的工作技能,實在是當務之急。

此外,IDC更預測,到2022年,亦即約兩年之後,將會有60%的產品或服務是數碼形成,報告清楚指出,AI是數碼轉型的主流之一。按IDC的分析,若企業能夠成功應用AI,則公司的生產力可望提升一倍。可以說,無論從什麼角度看,AI廣泛應用的趨勢銳不可擋,基於AI技術的工種與傳統勞工密集型有明顯差異,若勞動人口不掌握新工作技能,未來在勞動力市場取得就業的機會便會受制。

因此,培育新一代的勞動人口去配合AI時代社會的需要,必須及早作出政策部署。否則,到「失業問題」具體出現,變成了社會問題才去找解決方案,便會為時已晚,因為教育工作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時間培育。

總括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步伐迅速,自2010年無人自駕車在美國公路測試,以及2016年AlphaGo連番擊敗人類頂尖圍棋棋士後,AI的機器學習能力研究已成為目前科技發展的前沿,其商業應用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基於AI技術可以自動完成許多以前只能由人類完成的任務,因而部分人力密集的工種受到淘汰是時代使然、難以避免,因此,教育勞動人口──尤其是年輕勞動人口和目前尚在求學的學生學習新科技,執政者和各級學校責無旁貸。

作者為香港科大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