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7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中國施「撒手鐧」 非常規抗美

投資者押注前必須制訂「逃生」策略。同樣地,作出生意決定、展開國際關係,甚至布下棋局,也必須預先尋找逃生門。筆者在上周〈中美角力,跨國企業須歸邊〉的信函中,分析歐美國家把中國引入全球貿易體制所產生的種種問題。當中國在2001年入世時,無人能預計當前的結局。

由於涉及複雜的經濟及法律轇轕,歐美國家跟中國斬纜絕不容易,惟任由問題持續下去,勢必蠶食個人自由這項西方文明的基石,筆者本周將進一步談討有關問題。

筆者這一代在冷戰時期長大,當時美國及北約成員國拉攏日本、澳洲等國家,對抗蘇聯及華沙公約國(Warsaw Pact)。當時大部分國際貿易及文化交流絕不會「踩過界」,只會各自在所屬陣營內進行。美國陣營主要屬民主國家,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主;蘇聯陣營奉行極權主義,由中央控制經濟。

不屬於兩大陣營的國家被視為無關重要,當中包括大部分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在經濟及軍事上缺乏影響力,被稱為「第三世界」國家。

華府扶植最大勁敵

當時雖然中國疆土遼闊,但經濟貧乏。自1970年代末起改革開放,到1990年代西方國家希望把中國帶入現代世界,中國亦欣然接受。以現值美元計算,在1980年中國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低於900億美元,2017年已暴漲至超過12萬億美元。【圖】中國在如此短時間內經濟極速增長,全球聞所未聞。與此同時,蘇聯解體、互聯網興起,美國成為唯一強國,看到機遇處處。美國商家把生產線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就這樣難以置信的全球化逐漸形成。

西方國家自視本身的一套都是最棒的,歐美的理念、自由及科技均在二戰及冷戰報捷,(傲慢地)認為其餘國家希望仿效。可是實情並非如此,當中以中國最顯然。北京佩服西方國家的發展,卻不放棄共產主義,僅作出適應及重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筆者上周引述中國問題專家沃德(Jonathan Ward)著作《中國的勝利之夢》(China's Vision of Victory),他曾指出,迄今眾多美國商家、金融機構及盟國仍對中國經濟及工業發展作出貢獻,為中國不斷膨脹的全球實力打穩基石。一切源於美國對中國的早期策略,多年來美國奉行「參與和對沖」(engage and hedge)的中國政策,意指美國在商業及外交上容許中國參與,但以軍事威懾作為「對沖」,維持美國的優勢。

沃德認為,由於美國忽略中國的意圖,結果壯大了最主要兼最危險的對手,這種政策相當於資助競爭對手參與軍事競賽對抗自己。美國扶植了勁敵,而非把中國轉變為可信的朋友或「負責的股東」。隨着中國把經濟及工業力量轉化成軍事優勢,美國的「參與」策略反而拖垮其軍事威懾能力。問題在於美國軍方進行「對沖」時,參考過往衝突。無疑一如以往戰爭,美國終能大步檻過,但規則已有所改變。正如「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參與」的結局可能出乎意外。

白宮中國政策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著作《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也是一流的參考對象,白邦瑞引用大量證據,顯示中國政府制定詳細政策,意圖在2049年、即中共建國100周年取代美國,稱霸世界。中國外交上既有鷹派亦有鴿鷹,可惜鷹派正佔上風,當中以習近平為表表者。

911襲擊盡露弱點

中共在11月召開四中全會,言明政策意圖。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電子報《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大談觀感,指出四中全會公報重申中國面對眾多風險,實屬意料之內。習近平在9個月前主持會議,也向同一班「觀眾」強調中國面臨的風險,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點,重申中共必須領導一切,深化去年三中全會通過的黨政機構改革方案。利明璋認為公報言明中共的目標是把中國體制進一步現代化,加強當局管治能力。

習近平對中共的遠景是首先控制國家,然後最終影響及操控全球。事實上,稱霸世界的宏夢一直是共產主義理念之一,源自德國哲學家馬克思(Karl Marx)。白邦瑞表示,習近平視雄霸世界是中國的宿命,由他帶領中國圓夢。

白邦瑞稱中國蒙蔽了西方政客及商家,讓他們以為中國步向民主及資本主義之路,實質藉此取得歐美的資金、科技及其他資源用來現代化國家。中國此招相當奏效,過去20至30年,歐美國家幾乎提供了中國一切所需,讓其得以與西方匹敵。數以億萬美元計西方資金湧入中國,協助中國及其國營企業發展。部分投資出於自願,也有企業為了進軍中國,甘願出賣貿易秘密。

白邦瑞相信中美衝突加劇,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起疑心,破壞中國的大計。中國認為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阻撓其美夢。

「撒手鐧」原意是搏鬥中出其不意地抽出鐵鐧(古代一種冷兵器)殺敵的絕招,白邦瑞指出中國在「軍事參與」方面,向西方出動「撒手鐧」。他深入研究中國軍事哲學,斷言中國將動用非一般的軍事戰略,使出「撒手鐧」對付美國。美國自視的長處,中國卻認為是弱點。

白邦瑞在《2049百年馬拉松》多次描繪參與美軍兵棋的「戰況」,在首場棋局,最終由他下最後一步棋,令到「美方」的「國王」被將軍。於是美國國防部主辦的兵棋推演 (Military Simulations)比賽上,「美方」首嘗敗仗。白邦瑞承認他的下棋戰略出自中國,這種策略可說是中國古戰場的智慧結晶,「美方」則出動現代軍事戰略。過去數年,國防部曾舉行逾20次這類戰爭遊戲,每當「中方」使用傳統戰略,必定一敗塗地;然而每當運用「撒手鐧」,必能大獲全勝。

白邦瑞指出美國僅透過軍事手段的「鏡片」處理衝突,跟孫子等中國聖賢強調宏觀策略截然不同。白邦瑞在書中引述中國軍旅作家喬良及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校王湘穗在1999年合著的軍事理論《超限戰》。

兩人指出多元化戰略擴大了戰爭的構念,雖然戰場近在咫尺,敵軍存於網絡,戰場上嗅不到絲毫血腥或火藥味。軍戰已提升至不僅涉及士兵、軍隊或軍事,政客、科學家甚至銀行家也漸漸捲入其中。

美國911襲擊事發後兩天,喬良及王湘穗接受官方報章訪問,兩人聲稱911襲擊對中國有利,證明美國面對非傳統攻擊,顯得非常脆弱。

外界已察覺美國的弱點在於依賴高科技資訊系統,於是中國較其他國家更加積極研究美國軍事、經濟、情報及基建等重要領域的電腦系統,從而找出防衞弱點。

經濟斬纜更加可怕

然而,白邦瑞認為中國邁向自由市場經濟,將出售龐大的國企資產,深信中國在經濟上無法超越美國。白邦瑞引用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德曼(Thomas Friedman)著作《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提出的著名「金拱門防衝突理論」(Golden Arches Theory of Conflict Prevention),指出任何開設麥當勞的國家,都不會互相開戰。所以白邦瑞認為就算中國真的在2100年趕過美國,屆時已變成自由市場兼熱愛自由的民主國家。

白邦瑞說,一旦中國在經濟及軍事上變得強大,勢將對抗美國及其盟國。中國政府能通過網絡攻擊,消滅不中聽的言論,甚至身在中國境外,居於亞洲至北美的網民也要小心言論,以免受到懲罰,中國將「和諧」互聯網的異見言論。白邦瑞花了大量篇幅,指出歐美的弱點正是本身的科技力量。利明璋、沃德等中國問題專家則對中國的意圖及能力持冷靜態度。無論怎樣,歐美均處於十字路口,究竟應如何處置中國?

首先,歐美必須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儘管中國被指在貿易協議作弊,搶走大量美國人的工作,這全非假新聞,也不是美國面臨的重大挑戰。

筆者信奉自由貿易,認同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每個國家應各司其職。中國曾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大國,現在漸漸失去低成本的優勢,美國亦有其長處。可是自由貿易不代表國家要在軍事上協助潛在對手,現在軍事優勢顯露在高科技武器及網絡戰力量,不再仗恃船堅炮利,「和平」的科技能輕易變為武器。

但美國應對中國威脅,竟視野狹窄地針對特定企業及產品,向中國廣泛地加徵關稅,實在是反其道而行。美國必須消除貿易赤字,但不應出動關稅這種鈍器,皆因支付關稅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消費者。由於美元具有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美國才得以享有貿易赤字的「囂張特權」,而美國也必須錄得龐大貿易赤字為債務融資。

從中國進口T恤及波鞋,不會危及美國國家安全,反而美國應致力保護量子電腦、人工智能、無人機等科技優勢。特朗普政府也意識到此,尋找取消部分關稅的下台階,另覓法子。

可是有人主張中美經濟斬纜,筆者認為這種「治療」方式較「疾病」本身更加可怕,皆因中美經濟互相緊扣、彼此依賴。美國須自強之際,卻自亂陣腳,中正中國鷹派的下懷。

筆者認為美國應在科研上更具策略性,本身是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的粉絲。中國超越美國並非不可避免的,美國人才濟濟,亦可在世界各地廣招猛人。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