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14日

司徒偉傑 資衡合一

傲視經濟周期投資策略

任何資產,有時表現較好,有時表現較差。要跑贏大市,部分人認為應該順勢而為,在升市中增持,在跌市中追沽。

另一方面,有人相信,當群眾看法趨向一面倒,反而應該善用逆向思維,在升市中沽空,在跌市中增持,以捕捉趨勢逆轉。

這兩種做法雖然截然不同,但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夢想,或者說美麗的誤會,就是投資者可以輕易捕捉到最佳的投資時機。以基本因素作為依歸,作中長線投資,或許稍有勝算。例如自4月初筆者於seeking alpha分析美國利率走勢,半年以來美國國債ETF(TLT)已上升近兩成。問題是,不少投資者往往執着於一時得失,又對自己期許過高,追求捕捉每一個升跌,結果是被市場左一巴、右一巴,弄得遍體鱗傷。

前文提及積金局現行的預設投資策略,儘管不是為了捕捉投資時機,背後卻隱含對未來情況的判斷。雖非原意,但實際效果卻是逼打工仔與經濟狀況對賭。在年輕時持有風險較高的資產,其實就是「賭」經濟強勁增長,而在年長時持有風險較低的資產,則等於「賭」經濟不景。

這做法當然不合理,因為沒有人有水晶球能夠預測未來的狀況。事實證明,基於買賣時機(market timing)的投資策略,難以長期跑贏大市。

承認無知更具優勢

承認自己的無知,並放棄對未來作出預測的投資方法,表現反而較為穩定,回報與風險比例較高,尤其適合防守型投資者。當中的表表者,非橋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 Strategy)莫屬。

顧名思義,全天候策略旨在穿越經濟周期,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能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這聽起來當然吸引,問題是如何做到?

經濟狀況主要由經濟增長和物價變化兩大因素驅動,並可以分為4種,即經濟增長較預期高、經濟增長較預期低、通脹較預期高,以及通脹較預期低。各類型資產在不同經濟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表現。當經濟向好時,股票及商品的表現較佳,而經濟不景時,債券的表現則較好。換言之,只要在四種經濟環境下,相應選取表現較佳的資產,並給予各種經濟環境相同的權重,便能確保投資組合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穩定的回報。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的建議:把30%資金投資美股ETF(VTI),15%購買年期為7至10年的美國國債ETF(IEF),40%分配到年期為20年或以上的美國國債ETF(TLT),餘下15%分別購買商品ETF(DBC)及黃金ETF(GLD)。

理論說完,我們就來看看這組合的表現如何。自2007年1月以來,有關組合的每年平均回報及波幅分別為7.5%及7.4%。其回報與波幅比例與股債平衡組合相若,較標普500指數高接近一倍。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海嘯期間,兩個組合的回報都十分平穩,最大下跌幅度亦遠低於標普500指數。假如把全天候策略及股債平衡組合的的風險調整至標普500指數的水平,更會發現兩者的每年平均回報皆較標普500指數高約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同樣的投資金額,經過十二年後,結果竟差一倍有多。

筆者持有上述股票,並可能隨時買入或賣出。

作者任職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

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機構立場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