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23日

楊書健 理財方略

未嘗一敗者面對的危機

霸菱銀行於1762年成立,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商人銀行。在上世紀末,霸菱銀行的勢力在亞洲屬首屈一指,但這家逾200年歷史的大銀行,在1995年卻因為一名交易員的錯失,造成巨大虧損,最終破產收場。以一人之力推倒百年老店,背後原因實在簡單得可笑:有人小輸之後,反加倍下注,企圖一朝翻本,最後將本來可以吸收的小輸,化成拉倒制度的巨型危機。

濫用權力 隱瞞虧損

尼克.李森(Nick Leeson)是霸菱在新加坡的期權部總經理,1992年起代表銀行在亞洲巿場交易。同年李森已經濫用權力,進行未獲上級授權的單邊賭博,第一年一切順利,替公司賺了1000萬英鎊,佔銀行當年盈利10%。有了這個實績,李森的權力愈來愈不受控,愈賭愈大。不過,單邊賭博只是靠運氣,到了李森開始輸錢的時候,他就將虧本的交易列入錯誤賬戶之中。錯誤賬戶本是銀行常制之一,專門處理「落錯單」等手民之誤,但李森同時是首席交易員和首席結算員,所以有權結算自己所作的交易,有機會長期隱瞞虧本的交易。

到了1995年初,李森的交易紙包不住火,最終在當年2月突然逃離新加坡。那時候李森的虧蝕已達到8.27億英鎊,是銀行交易資本的兩倍。銀行最終倒閉,將品牌售予荷蘭銀行,再輾轉變成資產管理公司。今天雖然仍有霸菱資產管理,卻已經與當年雄據天下的銀行在股東、員工乃至業務上,沒有多少關連。傳統賭仔教條要「贏谷輸縮」,雖則訴諸於運氣有點迷信,卻可有效防止賭仔愈賭愈大,在頭昏腦脹的時候輸清光。沒有權力的人輸的只是自己身家,有司職的人卻可以將組織都輸掉,李森就是例證。假如李森在虧本之初就坦白,最壞的結果也許只是失去職位。後來翻查紀錄,李森第一次動用錯誤賬戶隱瞞的損失只是兩萬英鎊,與他曾經單年賺了1000萬鎊完全不成比例。

一味好勝 害己害人

但是這類性格的人非常好勝,接受不了失敗。小敗之後,只會加倍下注,以期一朝翻本。而且這種滾雪球式的失敗,發生之時未必容許主事者思考。沒有熔斷機制,甚至會迫使他們走向極端。李森逃走的時候,就在公司桌上留下一張寫了「對不起」的紙條。雖然一句道歉彌補不了什麼,卻佐證主事者心態複雜。李森最終亦沒有好下場,他逃離新加坡之後,途經馬來西亞和泰國,最後在同年11月於德國法蘭克福落網。在引渡到新加坡之後,他被判6年半刑期,至1999年以患大腸癌為由提早獲釋,實際被拘押4年,並在獄中離婚。

現代社會競爭劇烈,能夠爬到金字塔頂的人,也許都像李森一樣好勝,否則亦未必有精力升到高位。正是這類好勝之人,往往未嘗一敗,一旦面對危機,根本不知如何面對,只能兵行險着,愈走愈偏,強行企圖翻本,結果是悲劇收場,隨時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權力範圍所及的所有人。

作者楊書健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

 

(編者按:楊書健著作《這些房託值得買》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