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11日

盧志威 鴻鵠財誌

虛擬銀行降臨 百業之母變天

在金融海嘯爆發前,銀行被稱為「百業之母」,是各行各業的造王者,若獲得大班青睞,給你一條Credit Line,無論炒樓或收購(炒股票),只要最終跑得贏利息,便能一本萬利。1979年長實集團(01113)前身長江實業(前上市編號00001),向滙控(00005)提出收購和黃,總代價6.39億元,只須支付兩成首期,餘款以分期方式支付,及後逐步重組和黃的業務,所賺的錢是6億元的N倍。所以,在正常利率的情況下,獲得Credit Line是成功關鍵。

昔日造王者變淪落人

表面上,現時市場把美國聯儲局Put視為安全網,每逢有事便要減息,好像發燒、頭暈便吃止痛藥,退燒就當無事,實質治標不治本。最直接後果是令大企業受惠於借「平錢」,甚至中小型公司亦因為利息不夠低,在競爭下處於劣勢。久而久之,財富更加集中,對社會和經濟都不是好事。

利率被不正常扭曲,傳統銀行貸款業務的風險和回報不成正比,試想像以往國債和投資評級企業債的回報可能有3厘至4厘,現在縮到1厘至2厘,銀行可以賺取的息差一定大跌,而風險又存在,經營不善的公司照樣會違約,因此銀行業變成高風險、低回報。

至於投行業務,自從中資行崛起,無論搵生意能力,以至投行費用,中資行都很有競爭力。以往外資賺取暴利的時機不再,加上《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II》(MiFID II)生效後,規定研究報告費用與交易佣金分離,結果只有明星級分析員才有捧場客買入報告,普通分析員的薪金與回報不成正比,自然「瘦身」裁員。

造王者變為淪落人,法巴裁減分析員,德銀砍掉整個股票部門,扭曲的利率和MiFID II都是主因,最慘是筆者相信投行萎縮尚未完結,隨着本身行業變遷,開始汰弱留強,未來還有互聯企業進軍金融,勢必雪上加霜。

網企大軍以本傷人

以香港為例,自從互聯網企業進軍證券業,以雄厚財力支持,佣金接近零,幾年過後就連已經做低佣金的華資經紀行,市佔率也開始降低,這種以本傷人的策略很難破解,因為互聯網企業可以拉上補下,不怕蝕頭賺尾,莫講小型華資證券商,就連上市的華資行、中資行也未必贏。

運用這個套路,在銀行、保險、貸款上是同樣道理,虛擬銀行、保險商冒起,全部使用互聯網,不建實體店和經紀銷售網絡,這種做法是重複過往證券業的模式,5年之後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銀行為了迎戰,近日消除存款的最低門檻,就是為了挽留客戶,大銀行的財力遠比券商強,有能力穩守,只是中小型銀行的護城河被攻破後,將難以生存,而且互聯網大幅節省人力,打起價格戰,必定引發裁員潮,無論如何都難以重返昔日光輝,所以德銀、法巴裁員可能是開始,之後陸續有銀行跟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