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23日

徐家健 經濟3.0

Art Basel盛事的經濟起源

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的香港展會,將於下周舉行。一年一度的藝市盛事,矚目程度比國際拍賣行每年春秋兩大拍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有趣的市場現象,拍賣活動的焦點是藝術作品,而藝展會本身卻往往是輿論關注的。巴塞爾藝術展始於1970年,幾十年來是芸芸藝展會中之一,只有藝市中的行家才會注意到。瑞士投行UBS自1994成為巴塞爾藝術展的合作夥伴,2002年和2013年巴塞爾藝術展分別在邁阿密及香港隆重登場。藝展會的歷史其實不比拍賣會短,為什麼到了近年才搞得如此有聲有色?

想回答這問題,要先從藝廊與拍賣行的關係說起。

多年以來,藝廊與拍賣行之間是合作關係:專注一手當代藝術的藝廊,會跟個別藝術家建立長久關係;專注二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行,會與大量收藏家建立友好關係。差不多整個二十世紀,藝廊與拍賣行在當代藝術品市場各司其職。另外,約有三分一委託拍賣的現代藝術品其實來自藝廊,小部分藝廊的寄賣又是來自拍賣行。藝廊有時要靠拍賣行清去賣不出又不想減價的作品。藝廊的角色,因此有點像今天的創投,提供的服務跟拍賣行有所不同,要承擔的風險亦比拍賣行高。

當代藝術以外的古董收藏,藝廊與拍賣行又有另一種分工──公開競投與私人洽購。對於承傳有序或有名堂效應的藏品,在拍賣行讓人公開競投便是對外宣傳原本的收藏家有意出讓,若非死亡或離婚,外界會懷疑收藏家出現債務問題。從賣家角度,讓藏品透過藝廊以私人洽購方式出售,找買家所需的時間可能較長,透過討價還價得出的成交價格不一定比拍賣價低,但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低調進行交易。

近代競爭催生展覽模式

拍賣行不用在一手市場發掘明日之星,二手市場上他們在人脈和聲譽的資本投資卻有規模效應,難怪250年來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的地位一直未被受重大挑戰。蘇富比和佳士得競爭,是250年來一直發生的事。拍賣行與藝廊競爭,卻是近幾十年來的事。

近年內地新興買家對拍賣行的信任,和企業等機構投資者偏好在拍賣行公開競投承傳有序的藝術收藏品,導致愈來愈多藝術品買賣集中在拍賣行交易。但其實早在90年代,藝廊與拍賣行的關係已經開始了轉變。經歷過日本經濟倒退導致藝市不景氣,兩大拍賣行由割喉式減收佣金到密謀串通固定價格,企圖跟藝廊爭取賣家委託出讓是另一戰場。

1998年,佳士得受廣告界名人Charles Saatchi委託出售130件當代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並非市場熟悉的。有名氣的是Saatchi本人,名堂效應下之這批藝術品賣得很好,打破了藝術家要依靠藝廊幫他們打出名堂的傳統做法,因此惹來不少藝廊不滿。另一方面,拍賣行又試圖加強他們私人洽購的服務,甚至收購藝廊。拍賣行還有能力在成交前預支部分收入給賣家。

踏入二十一世紀,藝展會是藝廊回應拍賣行競爭的一個方法。每年在香港舉行的Art Basel、Affordable Art Fair、典亞藝博、水墨藝博等,方便藝廊發揮一年一度的規模效應。想感受一下這規模效應,下星期Art Basel見!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