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20日

謝國樑 神州內外

科創是引領灣區發展第一動力

從定位、條件以及國際經驗看,科技創新無疑是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動力,是影響大灣區發展水平及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粵港澳三地在灣區建設中開展合作的最重要領域。

經過多年產業轉型與投入,廣東已成為全國科技產業龍頭。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達2.65%;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全國第一。

廣東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萬家,高新技術產業涵蓋新一代5G通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湧現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與製造能力的國際知名企業。廣東全省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創新成果來自民營企業,而科創基地,無論是研發或者製造,主要集中在大灣區區域。

香港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上也開始發力。2017至2018兩個年度特區政府合共撥款千億港元,聚焦於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四大領域發展以及科技園建設。香港年輕一代的科創熱情在升溫,2018年底科技初創企業達2600家,創造了近萬個就業職位,比一年前飆升50%,顯示政府的重視與投入對香港科創中心建設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科技創新發展涉及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以及科技運用,需要多渠道資金、鼓勵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以及大量科技與金融人才支持。就這些要素來看,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發展已呈現諸多良好勢頭,包括:(1)國家的大力支持及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有為,令灣區科創產業出現國家體制與自由經濟,集體意志力量與個體創新創意有機結合、兼容並蓄的特殊發展環境;(2)政府加大投入,科研與創新人才源源流入,高校基礎研究能力及企業研發水平不斷提升;(3)創新創業文化、企業家精神不斷強化,逐漸推動企業、風險資金的投入與參與,科技產業集群與規模不斷壯大;(4)灣區擁有利於取得規模效益的龐大內需腹地及擁抱創新意識,新科技的應用、推廣與普及,如人臉識別,大大快於其他國際灣區。

香港的創新與創業環境在快速改善,這除了得到國家在科研單位進駐、項目合作及科研資金「過河」安排等大力及實質性支持外,還擁有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多項優勢,包括:(1)法規與知識產權制度較完善,稅制具國際競爭力;(2)本港是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可為科創企業提供多元化及國際化融資渠道;(3)作為獨立關稅區與自由港,香港具有與西方先進國家進行科技交流與交易的便利。科技園區擴展將有助改善本港科技產業化條件,彌補科創短板。

韓正副總理提出,「要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事實上,大灣區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價值鏈最完整製造業中心。近年來,在政府政策積極引導以及市場力量推動下,灣區製造業正在朝較高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產業轉型,一條連接香港、深圳、東莞與廣州的大灣區東部科技走廊正在形成。從比較優勢看,未來,穗莞深有優勢在科技產品研究開發與製造、科研成果產業化,科技運用與內銷市場拓展方面發揮主場作用;本港則可在基礎與應用研究、科技融資與交易、科技運用與外銷市場拓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粵港需要更緊密合作

在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過程中,粵港兩地需要更緊密合作,包括:(1)加強科技政策溝通與協調,力求科技手段與科技系統銜接;(2)鼓勵私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3)促進科研成果跨境交易及產業化效益;(4)為灣區科技企業利用香港市場融資與運作提供便利;(5)培育灣區一體化的創新創業環境,把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個能給創業者自由與扶持的創新與創業樂園。

作者為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