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3日

信析 信報投資研究部

資金流向唱反調 美股升勢恐受壓

恒指周五受累於美股偏軟而低開,其後跟隨A股造好轉為倒升,成交連續3日逾千億元。

美股調整,主要是經濟數據遠遜預期:美國商務部公布,12月耐用品訂單初值按月上升1.2%,較市場估計的1.7%低;1月核心資本貨品訂單(Core Capital Goods Orders)意外下跌0.7%。不過,道指、標普500指數已連漲3天,納指更八連升,周四(21日)或許只以「憂慮經濟放緩」為藉口,借勢回吐。

標指自去年12月24日觸底後,一直呈大漲小回格局,截至周四收市共反彈一成八,並早在2月12日收復200天線。

附【圖】所見,標指成分股股價高於50天線比例(中線市寬),由12月下旬時1.19%低位急飆至90%以上,屬2016年4月後首次。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Bespoke統計,自2001年以來,標指成分股中線市寬醞釀逾100個交易日才達致九成的極高水平,合共出現8次(不包括今次),而其後1個月、3個月及6個月,標指平均錄得2.84%、5%和8.95%的漲幅,且上升比例分別為87.5%、87.5%與75%。換句話說,從往績來看,中線市寬即使嚴重超買,標指強勢很大機會持續(輕微回吐風險則不能完全抹殺)。

然而,資金流向卻發出相反訊號,截至2月14日的10個星期,透過ETF淨流出美國股市資金約168億美元,意味儘管美股於去年底起拾級而上,各主要指數迄今都重越200天線,甚至被視作轉為牛市的第一步,惟資金並沒有一窩蜂擁入,投資者對當前升市態度依然審慎。

事實上,除了經濟減速跡象漸明顯之外,締造美股「長牛」的另一要素:股份回購的效力開始受到質疑。

在2018年回購總額創紀錄突破萬億美元後,美國上市企業新一年尚未「手軟」,據研究公司Birinyi Associates資料,今年首6周,美企宣布的回購計劃規模達1400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多28%,且是過去5年平均增速兩倍有餘。

表面上看,企業積極回購仍可帶動股價上揚,但「魔法」能否延續卻值得商榷。美國網絡媒體Axios指出,美股回購規模日益膨脹,上市公司股本因而同步萎縮。截至2月14日,咖啡連鎖店巨擘星巴克(Starbucks)股本為13億股,比2005年1月下降逾兩成。此外,藉回購一度攀上市值萬億美元的蘋果,股本亦由2012年11月的66億股,大幅回落至47億股,6年多以來累減28%。

在股本已顯著減少下,回購推升股價的作用或會削弱;如果再考慮到去年的減稅效應正消散,今年究竟還有哪些因素能夠支撐美股大局?何況,中美貿易糾紛的影響於去年第四季開始發酵,美國企業前景也被看淡。

以上種種,都可解釋為何美股的資金流與升勢背馳,亦代表美股投資者入市意欲相對較低,遏制後市進一步上衝。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