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30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不熟不買一樣死得

1月29日,周二。老畢曾經說過,自己明明長期飲麥精,但維他奶三隻大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卻一直視而不見,只顧做消費者單向「奉獻」,從未想過以股東身份連本帶利收回,注定在下跟維他奶(00345)這隻十倍神股有緣無分。

押注鍾情產品製造商的股票,維他奶是一個經典成功案例。然而,話分兩頭,不熟不買一敗塗地,例子恐怕更多。Sears、J. C. Penney、Macy's都是花旗「國寶級」百貨老店,網購再熱,總有一大批鐵粉不離不棄,當中不少人更視之為「價值股」,非但堅拒止蝕,還執迷不悔愈陷愈深。當紅時期有「下一個畢非德」(The Next Warren Buffett)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林柏特(Eddie Lampert),便是在Sears身上押錯注仍不斷加碼的顯例。

Buy what you know?

成敗事後方知,但好股如維他奶,衰股如Sears, 投資背後的一大動力,正是buy what you know這種「貼地」思維。說到這個,許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富達神級fund man、前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操盤人彼得林治(Peter Lynch)【圖】。可是,在下不止一次聽過林治大吐苦水,投訴外界斷章取義,既過度簡單化他要傳達的訊息,又漏了最重要一節不提。

林治三年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作了一次「以正視聽」式鄭重澄清,且聽此君怎麼說。

「我從未講過,閣下去到一個商場,看到一家星巴克,走進裏頭喝杯咖啡後大讚好飲,便該馬上致電富達經紀,落單買Starbucks股票。如果你看不懂星巴克的資產負債表,還是不碰為妙。」

林治道出這番肺腑之言時,退隱江湖已達四分一世紀,豐功偉績早就寫入史冊,沒必要為外界有否正確理解buy what you know耿耿於懷。從他忍不住把話說個清楚,足證林治絕不認同股民把對產品的鍾愛簡單地化作投資熱誠。

有數據不等於有答案

先不說財務分析,只談「喜愛」。老畢鍾意飲麥精,不代表別人不會嫌這款飲料太甜而耍手擰頭。就當閣下對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運表現、管理質素以至行業盛衰掌握透徹,亦不代表在基本因素上體現出來的往績可以無限延伸,而更難判斷的是市場對公司前景的預期。毫無疑問,找出好產品、好生意乃研究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一步,但buy what you know與坐享成果不能畫上等號。揀股所以那麼難,正正由於即便掌風氣之先,也不意味必可作出正確選擇,皆因投資似藝術多過科學,有數據不等於有答案。

舉個例,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增長40%來自中國、2015年中國有本事於43小時內更換一條重逾千噸的橋樑、中國2011至2013年使用的水泥較美國整個20世紀加起來還要多、中國已成為13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以上種種,今天自然眾所周知,惟假設閣下10年前已得悉這一切,當時的你會押注A股還是美股?我想,做錯決定的機率較做對高。老畢說有數據不等於有答案,就是這個意思。

沒風險何來回報

美股估值長期拋離大部分高增長新興市場,差距合理與否幾時都有討論空間,可是投資者願意為法治、合約精神、市場自由度以至政治可測性一類「虛無」卻重要的東西付出溢價,卻事不離實拗無可拗。單憑經濟增長跑贏全球、產品服務有口皆碑,不足以確保股價一樣牛。努力發掘具潛力企業只是投資方程式的其中一面,另一面是接受不熟不買一樣死得的風險,而第二點往往比第一點重要。那不代表大家應對投資say no;相反,這恰恰是為什麼要投資的根本原因。不願意承擔風險,回報從何說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