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6日

松仁 私募廣角鏡

創業風潮止步於資本寒冬

隨着2018年下半年開始,股票回落,不少近年的初創企業在美股或港股上市後,股價都有大幅度的調整,有統計說,接近四分一的科技企業上市後,至今的市值比掛牌前Pre-IPO的估值或再之前一兩輪的估值還要低,而小米(01810)可能也是其中例子。

事實上,過去幾年資本極度泛濫,初創企業屢屢輕易獲得融資,而拿到大量的資金後再把市場做大,就算虧得愈厲害,客戶量能持續提升,能覆蓋的省份愈多,那就能進行融資,讓企業估值一直上漲。

在這樣的風潮下,其實很多初創企業家首要關心的並非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而是企業有沒有請到能吸引投資者眼球的管理團隊,或擴張藍圖夠不夠快。

結果很多企業融資後馬上大張旗鼓請來BAT,或者海歸科技巨企要員坐鎮,要開店的馬上大撒資金,短期開設數十個新點,畢竟拿了投資者這麼多的錢,不用的話,投資者也會跟企業家指指點點,同時企業家也是人,口袋裏錢多了,來得容易去得也快,如果錢是自己企業日積月累賺來,花錢的模式也應該會謹慎許多。

過去幾年看到的是企業的擴張都是很兇猛,但來的有點虛,產品服務都沒有什麼改善,就像最近都不太靈光的共享單車業務就是一例,用戶量增長減慢,同時也不見得用戶量能真的變成很好的實際收入,結果當資本寒冬來到,新一輪融資再不容易的時候,公司的大手筆開支再不能延續,同時公司自身的業務又不能產出很好的現金流,造成資金鏈隨時斷裂的危機,事實上,過去一年不少要靠燒錢燒出龐大客戶量的企業都已經倒下,例如在長租公寓行業的好租好住,以及新零售產業無人貨架企業像GOGO小超等,都在去年支持不住而倒下。

其實概念不錯的企業,加上有好的投資者支持,理應好好精研如何提升服務及產品給客戶的體驗,奈何過去幾年大部分企業家在拿了龐大資金後都只做高大上的事情,整天都在考慮怎麼吸引更多投資者,如何花錢投資表面上做大企業。有時候資本寒冬的到來,逼着不少企業只能以有限的資金去思考發展去向,可能對企業來說,是更好的一種創業狀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