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8日

杜志挺 商管啟示

手機市場定價與獲利

商品(commodity)是經濟學上常用的字眼,用在表示一個物件或服務可以完全被另一物件或服務代替。也就是從市場角度來看,不同廠商所提供的該物件或服務,對消費者而言是沒有分別。因此一家廠商很難利用差異化產品或服務來提高產品的價格。廠商的獲利也因之微薄。商品化(commoditization)則是指某個物件或服務,失去差異化的能力。對生產該物件或提供該服務的廠商而言,這意味着利潤降低,市場競爭激烈。

蘋果藉最高價促銷中間產品

手機市場是否也會商品化?根據報道,2017年第四季手機市場的總獲利,單單iPhone X一款就佔超過全部手機獲利的三分之一。而前十大獲利最好的手機,Apple的產品佔了八名。Samsung則佔另外兩名,第六名的Galaxy Note 8佔有3.9%,而第八名的Galaxy S8 Plus則有1.7%。

整體來看,Apple手機佔市場總銷售量不足20%,但拿走約87%的利潤。也就是Android手機雖然佔市場八成,但只能分享13%的利潤。那麼才滿10歲的智能手機,是不是也提早商品化了?

商品化的商品,生產廠商沒有定價能力。我們看看Apple的定價策略,Apple慣用記憶體定價策略。所謂記憶體定價策略,就是同型的手機一切功能都相同,只用記憶體大小來區分手機價格。

Apple同時配合誘餌效用(Decoy Effect),誘導消費者購買特定機型手機。所謂誘餌效用,就是在兩選項上加上第三選擇項目(Apple的誘餌是用最貴的選項),用來促銷目標選項(中間價格手機),也就是最高價產品的推出是為了促銷中間產品。

因為相較高價產品,中間產品價格較低,記憶體也夠用(請注意,消費者對記憶的需求是線性增長,因為我們很少刪除已儲存的相片),所以比較之下,消費者覺得選擇中間選項是很划算的。而且當新產品推出時,消費者通常比較不願意選用最高端選項(如果不是,就表示最高端的產品仍然不夠高端)。所以在3個選項中的中間選項,通常佔總銷售一半以上。

去年Apple第一次嘗試把iPhone定價超越1000美元的心理上限,把iPhone X 256GB訂在1149美元。而且只提供兩種iPhone X選擇,64GB和256GB(沒有128GB)。這個產品策略異於一貫的3個選項,所以256GB不是誘餌,而是Apple嘗試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產品。以去年Black Friday的銷售來看,256GB銷售量是64GB的一倍。可見這個產品定價策略成功地幫Apple進入千元(美元)手機市場。

所以今年iPhone Xs就重新回到3個選項策略,也就是64GB定價999美元,256GB定價1149美元,512GB定價1349美元。Apple回到慣有的3選項記憶體定價策略,可以大膽預測,今年512GB是誘餌,而256GB的銷售佔Xs總銷售量一半以上。

另外為了保留原有的高端消費群,並誘導新消費群進入較低市場區隔(segment)。Apple特別開發了XR系列,這個策略是複製2013年特別開發塑膠殼的iPhone 5C,以擴大消費群的成功經驗。

安卓靠硬件加平台提高利潤

手機市場是否會進入如同PC年代般的商品化?答案是Android會,iOS不會。因為Apple有定價能力,而且不是薄利。值得注意的是,在PC年代,軟件和硬件是分開的。市場競爭的結果,硬件的利潤愈來愈薄,軟件公司卻依然保有相當利潤。例如,微軟從Office和Windows賺得的利潤,足以支撐智能手機發展。諷刺的是,硬件廠商的壓力源自於硬件的不斷進步,而軟件的悠哉源自於軟件的進步有限。(這是因為軟件被網絡效用保護住)。

這樣看來,Android手機因為硬件和軟件分開,所以硬件製造會走向後PC年代,因而利潤微薄。唯一能提高利潤的方式,是與平台結合。例如,有自己的作業系統、付款平台、遊戲平台、音樂平台、健康平台等。相反地,像Apple這種軟硬件兼具的公司,就可以用平台的高網絡效用支撐硬件價格,然後再平台和硬件同時獲利。

硬件可以獲利多少?我們再回到Apple今年的定價策略。iPhone Xs從64GB升到256GB要多150美元,從256GB升到512GB要多200美元。也就是在各種功能都相同的狀況下,每加1GB要1.28美元。這數字高於行情(Samsung每加1GB多收0.69美元)。根據Blomberg的預估,如果消費者從64GB轉買512GB,Apple可以因此每個多賺241美元。

這個現象在iPhone XR也可以看到,每加1GB要1.28美元,這違反以往定價方式。例如Apple在2016年提供iPhone 7 Plus三個選項時,把32GB、 128GB、256GB選項分別定價769、869及969美元。每個選項價差是100美元, 並不依據每GB來定價,而是根據預期消費者行為定價。所以根據Apple新的定價策略顯示從今年起記憶體變成Apple重要獲利項目之一。為什麼硬件也可以成為利潤來源?因為平台帶來的網絡效果已經大到可以使硬件成為定價工具。接下來這個現象也會在iPad和Apple Watch上看到。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