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31日

郝承林 價值物語

台股奇遇記

今年的全球股王是哪一家?台灣的被動元件公司國巨是有力競爭者之一,股價由年初的353元水平(新台幣.下同),最高升至7月3日的1310元,但之後卻挫至650元水平。股價升跌本是尋常事,但過程中管理層指引預期、媒體報道手法卻頗堪玩味。

國巨受惠AI概念熱炒

兩年前AlphaGo橫空出世,平地一聲雷,市場立時聚焦人工智能(AI)主題。建構AI系統的企業固然受歡迎,硬件的GPU和DRAM晶片製造商也受追捧,然後再炒到被動元件和電阻股份。台灣的國巨是受惠者之一,股價從2016年底的60元,兩年多最高足足升了20多倍。

股價不斷創新高,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對行業前景的看法當然備受關注。陳先生今年的公開喊話有兩次,一次是6月5日的股東會,表示MLCC(陶瓷電容,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的供應缺口將持續到2019年。投資者於是充滿期待,股價也從1000元水平向上衝。

第二次則是8月8日的法人說明會,其時股價已從高位回落近三分一。陳先生表示「市況比6月股東會更樂觀」,對供應紓緩之說「百思不得其解」,「對供需不平衡會持續很久,沒有任何懷疑」,「客戶缺貨缺到不知道怎麼辦」,但國巨股價卻進一步下跌,至8月中的600元水平才見支持。6月才進場的投資者大概已損失慘重。

和大部分聽管理層言論的投資者不同,陳先生的前妻卻在7月股價近1000元時,套現120億元。對於業務外人難以理解(尤其是周期性)的行業,小投資者根本沒有任何優勢。有趣者是,股價低時沒有人留意,股價升了很多倍,卻有媒體和分析員唱好。更搞笑者是,有些媒體連基本的財務知識也弄錯。

國巨表示,執行長張綺雯年內增持1000多張,董事長陳泰銘也增持2000多張。一般而言,大股東和管理層增持可視為利好,但少人留意的,是管理層的增持成本。

高層的話是金科玉律?

不少科網企業都會批給員工認股證。張綺雯在6月份增持,以認股權均價計算,成本不過約7000萬元,卻有台媒以6月股份均價1085元計算,說她「斥資12.75億元買股,顯示對營運樂觀」,真是絕倒。

國巨股價大跌,真金白銀在市場買入的投資者受重傷,和員工的低成本認股權證相比,風險程度當然大大不同。即使股價大跌,行使認股證的員工大概仍能獲厚利,但媒體卻以管理層增持、看好前景解讀,還有什麼好說的?

被動元件原是低技術產品,行業入門門檻不高,所以才會估值長期低迷。現在需求大增,供應一時上不來,國巨股價當然急升。但行業股價大升後,自會吸引企業進場,又或現有企業增產,供求關係會慢慢平衡。被動元件價格會升,但不會永遠上升。

天下事千難萬難,尤以賺錢最難。「行業好所以值得買」、「管理層說的話是金科玉律」、「增持便等於看好」、「媒體說的,不消化便直接吸收」,如上述全都做齊的話,你大概很快便變成千萬富翁,前提是你原本家財億萬的話。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郝承林著作《致富新世代2──科網君臨天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