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16日

廖群 華夏視野

人民幣續貶值 今年不「破7」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大起大落,前3個半月明顯升值3.5%,4月中至昨天卻大幅貶值10%,首7個月則貶值4.7%。大起大落首先與美滙指數大幅波動有關。美滙指數今年前3個半月下跌3.4%,4月中至昨天回升7.5%,整個前7個月上升2.8%。美元是國際主導貨幣,美元走強,大部分的其他貨幣,包括人民幣,自然走弱,否則反之。所以今年首7個月人民幣的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可由美元的大幅波動來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4月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高於美滙指數的上升幅度2.5個百分點。尤其是6月中以來人民幣貶值7.4%,美滙指數卻僅上升2%。這意味着,尤其是6月中以來人民幣的貶值並不能完全歸因於美滙指數的上升,還另有其他因素。考慮到4月中至6月中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幅度(3.6%)明顯小於美滙指數的升值幅度(6.3%),可以認為6月中以後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補貶。

應付中美貿易戰

即使如此,也難以解釋6月中後人民幣在美滙指數上升幅度低於2.0%的情況下快速貶值6.7%的現象,其間必有更為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6月中以來中美貿易戰從先前的市場預期轉為實際開打。的確,美國6月15日正式宣布將對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7月6日開始實施這一關稅;7月10日公布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清單;7月20日威脅將對全部5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8月3日聲稱2000億美元產品的加徵關稅從10%升至25%。中國則進行了相應的反擊。於是,近兩個月以來,中美貿易戰戰火燃起,並呈迅速蔓延之勢。

中美貿易戰必定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如果一直打下去,戰火將從目前的商品貿易領域擴展至服務貿易、相互直接投資與相互企業存在領域。這樣的話,雙方的損失都很巨大,程度大致旗鼓相當,中國方面既使大一些也大不了多少。惟短期內,貿易戰局限在商品貿易領域,而在商品貿易領域,鑑於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4340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1585億美元,美國的牌多,中國的牌少,打起來中國的損失大於美國。

所以目前市場廣泛認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更為不利,進而對人民幣走勢不利。這應該是6月中以來人民幣快速貶值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相關的原因也不可忽視,即是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央政府對於人民幣貶值的容忍程度有所提高。4月中,特別是6月中人民幣快速貶值以來,中央政府除了由央行行長與副行長對人民幣作過口頭支持外,僅在8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滙率突破6.90後才出台了徵收20%遠期售滙業務的外滙準備金措施來阻止貶值勢頭。

這與2015至2016年人民幣大幅貶值時政府不時地採取措施干預的情況不同,說明考慮到貿易戰對於出口企業的影響,政府所能容忍的人民幣幣值低限或干預點,有所上升。如果沒有貿易戰,可能在人民幣/美元滙率達6.70時政府就干預,而現在有了貿易戰,過了6.90才考慮干預。

那麼今後5個月左右的走勢將如何呢?

一方面,人民幣應該還會繼續貶值。目前美國經濟走勢良好,復甦步伐加快,市場普遍預期今年GDP增長速度在3%左右。

同時,就業形勢持續改善,消費不斷走強,通脹水平也接近2%的目標。所以美國聯儲局下半年很可能再加息2次。在此形勢下,美滙指數應進一步上升,其他貨幣,包括人民幣,則將相應地面臨再度下行的壓力。

同時,中美貿易戰起碼在美國11月國會中期選舉前會不斷升溫,如前分析,這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下行壓力。而且中國方面為應對貿易戰,貨幣政策已從先前的溫和從緊轉向適度寬鬆,也不利於人民幣的走勢。

另一方面,貶值的幅度仍然受控,不會太大。首先,雖然美滙指數隨美元再加息2次而呈上升勢頭,但上升的空間有限。其原因,一是4月中以來已反彈不少;二是下半年再加息2次的預期已大致反映在了目前的指數價位;三是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表達了對於美元加息過快與美元過強的不滿;四是中美貿易戰也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五是歐羅區情況比先前估計要好。

控制跌幅穩軍心

其次,今年中國經濟雖將放緩,但在宏觀經濟政策轉為寬鬆的支持下,仍將保持6.5%以上的增長,有利於穩定市場對於中國經濟進而人民幣的信心。

第三,中央政府雖然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但仍然不會容忍大幅度的貶值。人民幣一定程度的貶值固然有利於中國出口企業應對貿易戰,但大幅貶值將嚴重損害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也將給美國批評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提供口實,同時也背離由購買力評價等基本面因素所決定的人民幣的實際價值。所以相信中央政府仍會採取措施並有能力控制人民幣貶值的幅度。

基於以上分析,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今年應該不會破7。

作者為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