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5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國會預算靠假設 低估福利醫療開支

筆者過去數周分析全球債務的「火車事故」時,發現一個常見問題,就是很多人對債務的定義太狹窄。其實當大家收到某些東西,然後承諾隨後歸還,就締造了債約。債約並非一定涉及金錢,向鄰居借用剪草機,並承諾下周二歸還,也是一種欠債。

大家肯如期交還剪草機,並且確保剪草機操作正常,其中一個原因是希望未來能夠再借用。同樣地,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未來就難以再問銀行借錢。

債務的性質還可以較為空泛,例如父親帶全家享受沙灘假期,發現沙灘正舉行婚禮,12歲的女兒嚷着沙灘婚禮十分浪漫。父親一時興起,向女兒承諾她一旦找到意中人,就會為她舉行熱帶島嶼沙灘婚禮。10年後,女兒果然找到另一半,並提醒父親要履行當年的承諾。這並非法律強制必須清還的債務,卻屬父親的道義責任,只能選擇支付婚禮或面對不快後果,難道這不算是欠債嗎?

以上是無資金準備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的例子,假如債仔未有作好還款的準備,可能面對美國政府未來數年要處理的同類難題。

山姆大叔向太多人作出太多承諾,卻不在意能否履行承諾,這些承諾正是債務。糟糕的是,部分屬政府資產負債表以外的額外債務。更惡劣的是,一整代人把退休生活付託於政府的承諾。假如政府食言,他們的生活將變成潛在的火車事故。

根據美國國債鐘(National Debt Clock)的顯示器,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官方欠債約21.2萬億美元。筆者強調「約」一字,因為金額如此龐大,即使21.1萬億美元與21.2萬億美元只是小數點後的數字有別,兩者相差1000億美元。

21.2萬億美元屬未償還國債,包括所謂的「內部」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105%,而且只屬聯邦政府的債務。若果加上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欠款,債額再增加3.1萬億美元,政府共欠債達24.3萬億美元,佔GDP比例超過120%。如果撥入企業債務、房屋按揭、信用卡卡數等欠款,美國總債務相當於GDP約330%。

政府欠巨債 兩黨合作說謊

真正災難是政府作出的承諾,主要包括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及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圖】。嚴格來說,兩者並非「無資金準備」,收入來自薪俸稅;大部分Medicare受益人也要支付保險費。截至現在,這些收入來源可應付目前福利支出之餘,還有盈餘留作儲備,但一切將有所改變。

社會保障及Medicare今年錄得負現金流,意味國會必須額外撥款,以支付政府承諾的福利。更糟糕的是,所謂的社會保障及Medicare「信託基金」遲早「乾塘」。美國6月發表社會保障及Medicare受託人年度報告,顯示社會保障的儲備將在2034年花光,Medicare的住院保險將在2026年耗盡。

不過,這些信託基金只屬「會計假像」。相當於儲蓄10萬美元作為子女教育經費,然後再從子女教育基金借錢。當到期支付教育費時,就要利用目前收入或變賣其他資產付款。

美國政府已借光這些信託基金的資金,所以談論儲備在2034年或2026年耗盡並無意義,因為大家早已花光。筆者與吾友經濟學家伯恩斯(Scott Burns)談論無資金準備負債時,伯恩斯有一句說話令人拍案叫絕。他指出「共和黨及民主黨在國會真正合作的行動,是兩黨齊齊說謊」。當政客談論社會保障或Medicare的信託基金時,用上存款箱(lock box)一字,意味對方漠視問題或乾脆說謊。

然而,按照政客的常用術語,當局只依賴一連串假設,來預測信託基金何時耗盡。社會保障預計收入時,必須統計美國勞動人口的數目,再根據他們的薪酬來評估稅率;預測支出時,必須推算領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士數目、他們領取的金額及餘下的壽命,並且根據通脹率來調整其生活成本。出現任何微細的偏差足以帶來長遠的嚴重後果。

社會保障已表明未來75年無資金準備負債高達13.2萬億美元,那還是根據預計收入、預測支付的最低金額,所得出的負債數目。Medicare的預測建基在更多假設之上,例如保險計劃涵蓋哪類治療、長者需要接受治療的次數,以及那些治療的醫療費。這類假設容易出現重大偏差,而「官方」預期Medicare未來75年無資金準備負債逾37萬億美元。

吾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科特利科夫(Larry Kotlikoff)則估計,社會保障及Medicare的無資金準備負債接近210萬億美元,遠超官方估計的合共50萬億美元。

退休金乾塘 或加稅減開支

不過,即使根據官方數據,美國債務問題依然嚴峻,除了21.2萬億美元預算內聯邦政府債務,還要假設社會保障及Medicare欠下50萬億美元。更加駭人的是,當中仍未計算公務員及軍人的退休福利,或聯邦政府通過退休福利保證機構(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支持的私人退休計劃,以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房利美(Fannie Mae)等聯邦政府作出的無固定期限擔保(open-ended guarantee)。

筆者再用沙灘婚禮的例子,假如父親承諾時,還要求女兒每周儲蓄5美仙來補貼婚禮開支。10年後,即使女兒的儲蓄不足以彌補婚禮使費,女兒仍會反辯自己已盡了本分,要求父親支付餘下費用。國會將面對類似的窘局,憤怒的退休人士聲稱自己已「支付」退休福利,意味即使信託基金已經「乾塘」,還要繼續支付福利。所以不管負債是50萬億美元抑或210萬億美元,美國必須加稅或削減開支,甚至雙管齊下。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上周發表2018年長期預算展望報告(2018 Long-Term Budget Outlook),一如社會保障或Medicare,CBO的報告也依賴假設。CBO認為聯邦政府的開支將遠高於收入,預計到了2048年,聯邦政府債務佔GDP兩倍。

不過,美國可能提早碰釘。CBO數據顯示到了2041年,社會保障、醫療及債務利息支出將蠶食所有聯邦政府稅收,政府其他開支(包括國防支出)必須舉債支付。況且,CBO的假設並未設定美國遇上經濟衰退,筆者也認為CBO預測的社會保障及醫療開支太低。CBO假設能夠削減醫生薪酬及醫院開支,但國會每年例行推翻以上動議。此外,CBO假設的通脹率也與現實有出入,筆者對國會及總統能夠控制「自主」開支,寄望不大。

當然債務利息開支取決於利率,CBO預料10年國債孳息率由目前低於兩厘,分別在2028年及2048年上調至3.7厘或4.8厘,預測可能太高或太低,又或者敲中。CBO又預料同期大量職位被自動化取代,貝恩宏觀趨勢集團(Bain's Macro Trends Group)執行董事哈里斯(Karen Harris)估計到了2030年,自動化淘汰4000萬美國職位,麥肯錫(McKinsey)、Boston Consulting等顧問公司預測數目也差不多,惟CBO未考慮到此點。這意味更少人繳交社會保障及稅款,政府收入大減,財赤擴大,更多失業人士尋求社會安全網。

大家庭消失 助福利國興起

所以不管對未來財赤及債務有何預測,真實情況將更加惡劣。到底什麼會出岔子?筆者在兩周前〈公共基金財絀 美納稅人須填氹〉的信函指出,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由聯邦政府承擔,由於太多州份出事,國會可能要提供經濟援助。此外,CBO及幾乎所有人均認定世界能避免發生大戰。

吾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布羅克(Woody Brock) 近日撰文指出,七大工業國(G7)在1850年至1950年間出現大家庭「死亡」現象,將成為過去數世紀最重大的發展之一。大家庭不再存在,導致現代福利國家興起,政府向所有國民作出會癱瘓國家的退休及醫療承諾。布羅克質問究竟目前的福利危機何時開始,為何愈演愈烈,又如何能收科?

外界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改計劃令到美國財赤「膨脹」,布羅克認為批評者所言非虛。很多人認為聯邦政府債務已相當於GDP,欠債實在太多。批評者指出這些福利支出不斷增加,將導致政府負債增加,其實屬明日黃花。在10年前,民主黨員鮑爾斯(Erskine Bowles)及共和黨員辛普森(Alan Simpson)擔任兩黨財政委員會聯席主席時,已指出福利開支將成美國未來最嚴重的威脅。

布羅克指出CBO預測在未來18年,福利開支將耗盡聯邦政府稅收。德國卻錄得收支平衡,在毋須舉債下,每年能夠支付所有開支。然而,德銀預測到了2045年,八成所得稅稅收撥入隨收隨支(PAYGO)模式的退休金計劃,全國勞動人口被長者「綁死」,其他PAYGO國家情況更加惡化。

筆者預料到了2020年代,政府開支大增及財赤龐大將上演。到了下一次經濟衰退,美國政府財赤至少高達2萬億美元,加上撞正熊市,退休金基金更加財絀;雪上加霜的是,債台高築阻礙了未來經濟增長,經濟復甦更加緩慢。筆者預測當民主黨掌控白宮及國會兩院,又或是共和黨及民主黨分控莫財的國會兩院,就是增值稅(VAT)出台之時。

不過,布羅克的分析較筆者悲觀得多。布羅克提出,很多人質疑既然可以向美國最富有的一成人口加稅以應付福利開支,為何要大幅削減福利?布羅克認為社會日益關注貧富不均問題,將影響美國應付福利危機的手法。不過,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一直強調削減福利,在政治上難以達成。國家要支付社會保障或Medicare的開支,只能增設一種稅項:向收入最高的15%人口徵收淨財富稅(net worth tax)。

布羅克指出,美國家庭淨值目前高達100萬億美元,最富有15%家庭的財富佔當中九成,相當於90萬億美元。即使富戶力拒政府開徵財富稅,卻敵不過政治現實:六成美國人念念不忘退休金。儘管富戶身家豐厚,手頭政治籌碼卻不多,難以抵擋每年徵收的淨財富稅。當中的政治邏輯是富戶過去數百年的財富回報率達6%,是時候作出回饋每年交出2.5%淨值。富人繼續累積財富之餘,政府每年增加2.5萬億美元稅收,足以讓美國人領取政府所承諾的福利。

布羅克更預料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將引用這類政治邏輯,額外徵收淨財富稅,屆時這類政策將引發災難後果。筆者也希望布羅克的分析出錯,否則後果不單止災難性。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