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30日

黃錦輝 宏觀視野

研資金過河 港促大灣區國際化

習近平主席公開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推動香港與內地加強科研合作。主席特別提出開放國家研發基金,讓香港科學家與內地科學家看齊,直接提交項目申請。項目一經批核,資助款項便可「過河」,直接撥到香港使用。一般人看來這安排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事實卻剛剛相反。在「兩制」之下,香港自回歸以來從沒有繳交分毫稅金,所以國家是次「放水過河」,難免會惹來其他省市抗議。中央政府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落實香港24位院士提出的要求。筆者藉此給每位港院士一個「讚」。

對「統戰」論不敢苟同

香港高等教育界對「參與國家科研項目」及「國家研發資金過河」的需求有跡可尋,絕非偶然。筆者多年前帶領20多位香港高校理工科代表前往北京訪問國家科技部及教育部,會議期間曾經多次提出此問題。當時香港多間大學的學術水平已獲得國際肯定,科研能力位於世界前列。然而相關教授及科學家對於未能參與國家大型研究項目(例如「天宮」航天、「蛟龍」深海等科技工程)深感遺憾。問題提出之後,中央在過去10年間把問題陸續解決。

早期從零到有,香港科學家若然要參與國家科研項目的話,他必須依附在一所內地大學,利用其特聘教授的身份提出申請。項目一經批核,資金卻不能「過河」,基金便會直接打進內地大學的戶口,香港院校收不到分文。再者,港方專家的科研工作也必須安排在內地大學與當地團隊進行。

筆者於訪問北京時把該情況如實向中央反映,中央政府毫不猶豫,立例允許香港院校的內地分校或研究中心直接申請。正因如此,在過去10年,各所本地大學紛紛在內地(特別是深圳市)創辦分站,例如設在深圳南山區的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及龍崗區的分校。已登記的香港教授便可代表其所屬研究單位申請國家項目,而所獲批的款項便可直接落戶深圳分站。雖然「肥水(資金)不再流過別人田」,但美中不足的是資金仍然不能「過河」。由此可見,今次中央推出支持香港創科產業的措施,將會打通一個多年來窒礙香港內地科研合作的樽頸,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打下「強心針」。

須洞識內地科研趨勢

儘管香港各大學校長多番公開歡迎是次中央政策,認為此措施將會「做大個餅」,為大學科研帶來更多創新機會。不過有小撮業外人士卻批評中央政府另有陰謀,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統戰」而設,中央欲以銀彈政策收買香港科學家的人心;然而,筆者對此不敢苟同。

發展創新科技是國家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規劃。香港擁有多所世界聞名的科研機構,包括4所全球排名50名以內的研究型大學、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2所國家工程中心。這些設施可以為國家和「大灣區」提供研發創新、國際化、法律化、融資等服務。事實上,過去中央沒有充分利用香港的重點實驗室。

歸根究柢,一方面香港政府在「一國兩制」的約束之下難以在港投資內地研究項目,另一方面因為資金不能「過河」,內地政府也無法委託香港重點實驗室深入研究國家級的問題。再者,香港未來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會引進世界跨國創科企業落戶香港,這有助加快「大灣區」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國家國際化水平。

「大門開了,小門還半掩」。習主席具導向性的報告令香港科技業界振奮。然而,香港專家申請中央的科研資金並不那麼簡單,需要時間適應。過往香港專家主要以英文申請,轉用內地中文初期必然會遇上不少難度。

再者,申請國家基金是甚具競爭性的,而香港申請者要面對的對手是內地科學家,而且申請人也要洞識內地科研的趨勢。

香港科研一直以來聚焦參考國際雜誌及會議為主,對中國科研動態認識不深;因此,即使資金已獲批准「過河」,但香港能否享用乘風而行就要靠本地專家的實力了。

作者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