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日

張海濤 金融協會

歷史變局下的香港金融市場

中國與全球正面臨歷史性變局。2018年,中國與全球的經濟金融環境面臨數十年來最深刻的歷史性變遷之一。中國境內方面,宏觀經濟政策的中心點從關注高經濟增速轉向高品質發展,貨幣政策中性偏緊,財政政策邊際收緊,以去槓桿化解系統性風險為核心的「三大攻堅戰」推進堅決,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去槓桿提速,金融嚴監管和去槓桿不斷深化發展。持續近5年的國內金融自由化劇烈退潮,國內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增速放慢,金融業格局和業務模式面臨規範與重構。

全球方面,以自由貿易、資本流動全球化、產業鏈全球優化分工為核心的全球化體系面臨巨大挑戰,WTO等傳統國際協調機制被邊緣化,全球化進程從冷戰結束以來輝煌的30年步入低潮期。與全球化低潮相對應,全球的民意格局和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主要國家的政策大都更為關注國內政治和經濟的需要。

資本外流 港幣續弱

特朗普政府轉變一系列內外政策並非心血來潮,而是迎合了美國社會各方面的內在變化。雖然美國放鬆沃克爾規則(Volcker Rule)為核心的監管規則機率很高,但這並不意味着華爾街會重回類似2001年至2006年的繁榮。作為全球最重要雙邊關係之一的中美關係面臨多年以來最為複雜和艱難的局面,中美貿易爭端拉開序幕,並有升級的可能,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持續的不確定性。

不過,香港雖面臨挑戰,但也有機遇。

全球化和境內金融自由化退潮,對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的挑戰不言而喻。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框架雖基本建立,但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仍是萎縮狀態。境內資本管制仍將延續,特別是境內對外投資仍將從嚴調控,作為資本項下既有通道的QDII雖正醞釀制度改革,但大規模新增額度在短期內獲批的概率不高。

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對內地的依賴性不斷加深,大量內地資金源源不斷流入香港,但金融市場受海外影響仍然很大,特別是港幣滙率掛鈎美元、利率政策間接由聯儲局主導。這雖是香港經濟模式的常態,但如今在聯儲局加息、中美「吵吵鬧鬧」的局面下,香港金融市場勢必更為敏感。近期港幣兌美元滙率反覆觸及聯繫滙率制度下金管局干預的弱方保證「紅線」,雖不意味着類似1998年那樣的危機四伏,但資本外流導致港幣持續走弱仍是需要關注的挑戰。

但「危」、「機」相隨,香港需要謹慎應對挑戰,但也應積極挖掘大變局下的機遇。

首先,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沒有變,機會仍然多多。在中國深化改革並轉向高品質發展目標的背景下,全球化退潮和中美貿易爭端反倒會加大中國在眾多領域進一步開放的決心及力度。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是個起點,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宣布的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則是個重要宣言。舉例來說,之前境內對外資參控股境內金融機構、參與支付清算和信用評級機構等有很多限制,預計其中不少限制在近一兩年就會顯著放鬆。建議香港把握機會,積極回應這一輪中國對外開放系列舉措。

互聯互通仍有完善空間

其次,境內金融嚴監管和去自由化利好經營穩健、規範化程度高的境外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的業務發展。境內金融自由化進程的核心驅動力是規避外部監管和放鬆內部合規要求,其導致的結果是宏觀上槓桿水準無序、快速攀升和系統性風險加劇,以及微觀上野蠻生長、規範性差的機構發展更快,從而劣幣驅除良幣。由於作風相對穩健、內部合規性要求較高、不適應本土的野蠻生長模式,香港金融業在內地金融自由化這五年中一直在不斷被邊緣化。未來金融嚴監管格局下打破剛兌、資產管理產品淨值化運行、完善機構的公司治理模式等導向,均有利於提升香港金融業在內地市場的相對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再者,在細節上進一步完善目前「港股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管道仍有空間。目前香港與大陸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是境內現有資本項下互聯互通機制中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成效最顯著的。自2015年「港股通」開通以來,累計已為香港股票市場帶來超過1萬億人民幣「南下」。「滬股通」、「深股通」和「債券通北向通」也已成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股票和債券市場最為便利的選擇。建議香港穩固既有優勢,繼續完善現有互聯互通的交易機制,通過縮減「債券通北向通」交割時間、明確「債券通」相關稅收機制安排、拓展「港股通」對沖機制等方式,增加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

最後,面對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加大的外部環境,香港金融「中國化」仍是香港金融業和金融市場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在境內資本管制和中美貿易爭端背景下,作為境外市場吸引境內投資的主要管道、境內投資者出海投資的首選中轉站,以及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主要通道入口,香港的獨特作用仍存在巨大空間。

作者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理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