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24日

徐家健 經濟3.0

這次不一樣:貿易戰可以預測?

說過了,無贏家的貿易戰不容易無緣無故真打起來,而討論貿易戰時更不應只談規模,而忽略雙邊貿易是否容易被取代。話口未完,中興通訊(00763)遭美國商務部制裁的新聞,再次令香港人關心中美貿易戰的最新發展。原來,連美國人也開始關心起中美貿易戰,最明顯是身邊持有高通(Qualcomm)股票的朋友。是的,相對兩國龐大的GDP或貿易總額,今次制裁個別企業的規模的確很小。然而,小如一支針,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次卻叫人知道什麼叫「針唔拮到肉唔知痛」。

關心貿易戰的美國朋友,還有剛出版新書Clashing Over Commerce: A history of US Trade Policy的經濟學者Douglas Irwin。前幾天Irwin到訪我校,當然要趁機補習一下美國貿易政策的歷史。

政治紛爭涉地方利益

多謝Irwin給我上了一課寶貴的美國貿易政策史。從來,美國總統都愛談關稅,沒失憶的話,大家可能還記得傳媒至愛的奧巴馬當年亦有對中國輪胎徵收懲罰性關稅。不是他口沒遮攔,特朗普的「貿易戰」原本只是把輪胎換了鋼鋁,根本不值得大呼小叫。Clashing Over Commerce: A history of US Trade Policy一書還提醒大家,自開國元老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起,美國總統早已習慣投訴其他國家對他們進行不公平貿易。

嘴巴再硬,政客就貿易政策投起票來身體卻最誠實。Irwin這位貿易專家在新書提出的一個重點是,二百多年來美國的貿易政策出奇地有連貫性。而連貫性的根源,正是二百多年來美國各州出口相關的經濟活動改變十分緩慢,種糖的繼續種糖,種粟米的繼續種粟米,稍有改變的是靠製造業出口的州份,但改變就是十分緩慢。於是,政客二百多年來繼續為支持他們贏得議席的選民在國會發聲。

不是說美國貿易政策二百多年來沒有改變。Irwin的論據是,社會要有重大轉變,貿易政策才可能出現重大改變。19世紀中以前,貿易政策的重點是關稅為聯邦政府帶來稅收(Revenue);之後引進了其他政府收入,貿易政策的重點改為以限制入口(Restriction)來保護地方利益;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貿易政策的重點再變成以互惠(Reciprocity)換取國家利益。

兩次貿易政策方向改變的轉折點,19世紀中那次是南北戰爭,上世紀三十年代那次是大蕭條。南北戰爭令政治力量北移,共和黨主導下關稅平均上升至50%;大蕭條後政治力量南遷,民主黨主導下關稅屢創新低。兩黨政客就貿易政策的取態,隨他們的支持者利益所在與時並進。代表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一向支持自由貿易,只是一觸及到佛州的糖商利益他便馬上保護主義上身。地方利益團體從來認錢唔認黨,熟悉美國貿易政策史的朋友因此樂觀地預測貿易戰不容易真打起來。

針對企業後果難料

特朗普有本事終結超過半世紀以互惠(Reciprocity)作為主要方針的貿易政策嗎?10年前大衰退的破壞力遠不及當年的大蕭條,至今我仍同意貿易政策史專家指大規模的貿易戰不容易真打起來。然而,針對個別企業的貿易戰已開了第一槍,但我們對這種不一樣的貿易戰似乎沒有太多經驗,因此發展下去的後果不容易預測。

回說中興通訊。今次美國國會委員會報告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ies from China in U.S. Feder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點名批評中興通訊、華為及聯想集團(00992)可能受內地政府支持進行間諜活動。之前有評論指出,貿易對中國一個頗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好處已逐漸減少,因此比美國更有條件打這場貿易戰。我的看法卻從來是,誰更有條件打貿易戰不能只看宏觀數據,還要看貿易是否容易被取代。

今次中興通訊因隱瞞美國繼續與伊朗進行交易而被制裁,它以「這樣的制裁將使公司立即進入休克狀態」作回應,否定了中國頗能自給自足之說。之後連馬雲亦承認:「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馬雲沒有說出來的是,假如中興遵守協議拒絕與伊朗交易,美國根本不能用這個理由制裁它。

有擔當的大企業要掌握關鍵技術,有擔當的大國更要掌握誠信之道。我不敢說報告指控「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have repeatedly engaged in well-documented instances of theft and misuse of IP, as well as state-directed economic espionage」是真是假,但批評華為的一段值得我們思考香港金融制度仍可以發揮的作用:「Huawei claims to be employee owned, but the company, unlike many Chinese corporations, has chosen not to sell shares in Hong Kong or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ould require it to make financial disclosures. 」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