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27日

方立祺 運籌制勝

15年掙一個億 ?

從環球股樓的風險回報比數據看,物業投資確勝股票,但筆者就題目「人無樓不發?」打上一個問號,明顯是有些疑問;最簡單的邏輯是,天下沒有彩色的烏鴉,但如果我們找到一隻,此論斷便不能成立。

在這個世界上,要找無樓而發,或者不是靠樓而發的人易如反掌,至少,環球富豪榜上的巨富十之八九不是持有物業而發,即使是從事地產業,也是靠賣樓多過持有物業而發;相反,經營企業、持有股權而發的富豪俯拾皆是,由此可見,人無股不發更似事實。

人無股不發更貼近現實

當然,經營企業、做大股東又不同於做小股東投資股票,但人無樓不發的邏輯顯然站不住腳。不過,我等凡人是不應該向富豪榜睇齊,不是人人都可以像王健林「先小賺一個億」,若是小康,對多數財務知識有限、無經股票波動訓練的大眾而言,人無樓不發的確貼近事實。

換句話說,如果經營企業有道,或投資股票有法,持有股票的回報應勝於物業,不少上一代的有為「青年」曾秉持這個觀點,認為有志之士不會刻意投資物業,「守」住幾百呎難一展所長,做生意、投資股票才是「攻」,印象中,曹仁超、施永青、蕭若元等名人都說過類似的話。

放在今日社會,一個七八百呎實用面積的單位賣一千幾百萬,能想像這個單位15年後變一億嗎?不是不可能,但股票投資要變這個數卻是有數得計,去年年結時,筆者按下試算表,發現1200萬以年回報率15%複合增長,15年後剛好是一億。

在過去,或許有讀者會來電郵質疑這15%的目標「假、大、空」,但自筆者在網上公開長線投資組合後,相關的疑惑應減少。事實上,在成立至今的不足16個月,該A股及港股組合回報分別達95%上下,跑贏指數約50至60個百分點,由此看來,年回報15%已算保守。

建行年化收益逾兩倍

不講組合,轉講板塊,本欄去年12月9日「明年應關注金融股」一文被選為免費文章,相信有不少人看過,其後再在「新年模擬股票組合洗牌」披露落注3隻股票,全屬金融股,言行合一,以新加入的建行(00939)為例,12月9日至今不足兩個月,升幅已達36%,簡單乘6,年化收益都有2.2倍。

市況差好股無人like

轉講個股,筆者最近搜尋「信報手筆」在Facebook介紹敝欄文章的post,發現2015年11月2日有「炒股不炒市 好股仍然勁」的引述,當時大市剛經過逾8000點的跌幅,恍如隔世,但如果持有文中提及的3隻好股,至今回報亦相當吸引。

大快活(00052)、維他奶(00345)、安踏(02020)的回報分別達36%、54%、74%,還未計兩年多的派息,最搞笑是,該post原本只有1個like和comment,comment是「好股?安踏邊個會着?打死唔信啦。」可見15%年回報話易不易,話難不難,要看自己造化了。

值得留意是,上述組合的95%回報是不帶槓桿,每季跑贏指數約10個百分點,若然大市長期平均錄8%回報,加上每季跑贏1個百分點,再加上30%槓桿,即可達15%的年回報,假如做不到每季跑贏1個百分點,都無辦法,但透過股票先掙一個億多數與你無緣,還是西瓜靠大邊,買樓博博吧。

www.facebook.com/nickyinvest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